更让赵佶在意的是高俅的那句话,文,也许能治国,武,必能安邦。
此言与他的理论相违背。
若不是他将高俅视为心腹,早就龙颜大怒,流放其出京了。
“俅,你真的认为,武能安邦,那我大宋岂不成了蛮夷。”
高俅嗤笑道:“蛮夷?西夏算是蛮夷之地吧,可两国交锋,却是胜少负多,究其原因,还是武力薄弱。”
这是事实,容不得赵佶否认。
“西夏政乱不断,就是因为重武轻文,无治国大才。”
“所以,得文武兼备啊。文主内,武主外,大宋才能昌盛,保证屹立不倒。”
如果说,用嘴皮子能改变赵佶重文轻武的事实,高俅愿意一直说下去。免得战乱四起,到时,苦的还是平民百姓。
赵佶典型的死鸭子嘴硬,纵使诸多证据摆在面前,也要辩驳一番。
他还未来得及开口,始终旁观的老道突然起身,赞称道:“高居士所言,有理有据。”
高俅这才注意到两名陌生的道士。
赵佶崇尚道教,皇城内经常出现道士,故此一开始并未在意。
“刘先生也认同高卿的说法?”
老道点了点头:“陛下若能善用文武之才,大宋国力将更一层楼。”
赵佶陷入沉思,但根深蒂固的理念哪有那么容易扭转。
沉默片刻后,竟选择了逃避,趁机转移话题。
“俅,为你介绍。这是刘混康先生和他的徒弟笪静之。”
高俅闻言,关于刘混康二人的记忆涌现。
刘混康,人称华阳先生,茅山清派第二十五代宗师,善于观天象、卜算之术、驱疾病。
笪静之,刘混康之徒,茅山清派第二十六代宗师,尽得师父真传。
二人对赵佶在道教的一些举动中,有着重要作用,深得赵佶信任。
“原来是华阳先生。”
刘混康一愣,说道:“高居士听闻过贫道?”
“久闻大名。”
赵佶插言道:“刘先生不愿住在宫中,可道观距宫中甚远。为此,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刘先生师徒住在你府,方便随时进宫。”
高俅自然没意见,对他来说,刘混康和笪静之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既然如此,你便带着刘先生回太尉府吧。”
经过文武的争论,赵佶没有心思再论道。
高俅觉宫中无趣,巴不得赶紧离开。
刘混康师徒向赵佶躬身致意后,便跟着高俅,一行三人离开了福宁殿。
赵佶长舒一口气,双目微闭,说道:“梁公公,文武孰重孰轻,你有何看法?”
梁从政惊恐的回答道:“奴才学识浅薄,想不通。”
“唉,纵使你心中有长篇大论,怕是也不敢说与我听。”
梁从政急忙磕头跪拜:“陛下息怒。”
“好了好了,平身吧。”
赵佶说完,身手去摸桌的水果,却摸了个空。
“哎,我的金橘呢。”
梁从政嘴角抽搐,说道:“八成又是高太尉偷走了。”
赵佶满脸无奈道:“这个混球。”
......
此时,高俅正带着刘混康师徒步行前往太尉府。
一边走,一边往嘴里扔着江西金橘。
江西距离汴京较远,想在汴京吃到江西金橘,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他对吃的相当敏感,一进福宁殿便看到了桌的江西金橘,偷偷摸摸全都揣进怀里。
刘混康正表情诡异的盯着高俅看。
看得高俅后脑勺发凉。
“华阳先生看什么?”
“高居士非凡人,行大道者,隐有帝王之气。”
高俅一边剥着金橘皮,一边说道:“先生这话对我说说也就罢了,可别满街吆喝。”
刘混康笑道:“贫道自有度量。”
“呵呵,华阳先生准备住到何时?”
大宋:我变成了高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