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问义试考察明经义理之能,崔迟昊便问道:
“《荀子·哀公》篇中,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能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说完这一段,崔迟昊才朝着秦风问道:“敢问蓝田伯,此句因何而解?”
“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君主好比船,百姓好比水。水能载船,水能翻船。’您从这个方面来想想危险,那么危险感哪会不到来呢?”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也就是说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离,水能载船,也能翻船,所以应该慎之又慎。”
“这就需要君王者安荣显名,使得水能平稳载舟,就应该平政爱民,隆礼敬士,尚贤使能,这些对统治者来说,都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也是长治久安之策。”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不仅是统治者,做臣子的也应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从载舟覆舟的典故一直说到以铜、古、人为镜,再到最后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那句经典,早已让众人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
这其中,时任尚书左丞的魏徵最受感动,平日里他也是素以直谏闻名,无论是什么样的事,他都敢于直面圣,指出他的不足。
而贤明的李二陛下总是能听得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所以那句“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简直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这蓝田伯哪里是不想入朝为官,这分明是看透了世事,不屑于与他们为伍吧,此等高风亮节,他魏徵是自愧不如的。
这些话不仅说到了魏徵心坎里,更是说到了李二的心坎里。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有此等忧国忧民之臣,何愁不收复江山,又何愁突厥再来犯边?
大唐慎重型发明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