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汇和另外两个人走了好一会儿,荀贞还没回过神。
他一方面是觉得苏汇好笑。
先是十五个人,再是二十五人,最后三十个人。先是半点米粮没有,接着十石,接着二十石,最后三十石。跟挤牙膏似的,一点点增加,直到自称的“极限”。这位北平里的里长是个妙人。
另一方面,他是为许仲的声威吃惊。
许仲人都去了阳翟,只他没有成年的幼弟出面,来去仅仅半顿饭的功夫,就把繁尚没能办成的事儿给办好了。要知,繁尚不但是“本亭亭卒”,而且是本亭人,而许仲只是个黔首,而且还不是本亭人。
他自觉已经高估了许仲的能量,但以眼下这件事儿来,他暗自喟叹:“一人之威乃至於此!我还是低估了许仲啊。……,也难怪他敢独身犯我亭舍。”
杜买、黄忠等人还都在院中,议论方才的事儿。
黄忠笑道:“苏汇是三年前当上的北平里里长吧?……,哎哟,三年了,头回见他如此爽快!竟肯出三十个人、三十石米粮。”夸奖许季,“许君,全靠你了!”
许季面色微红,道:“我也没做什么事儿。”
程偃急不可耐地道:“你快将去北平里的经过给俺们讲一遍!你们瞧苏汇走时哭丧着脸、又强陪作笑,一副被割肉出血的模样。哈哈,好生痛快!”
许季道:“我与陈君到了北平里后,他们的里门已经关了。陈君叫开门,刚好里监门认得我。我就告诉他我是奉阿母之命而来。他便领着我,去找了大苏君,苏君。大苏君、苏君当即去寻里长,也不知他俩对里长了什么,里长苏君就同我与陈君一起回来了。”
他一会儿一个“大苏君”,一会儿一个“苏君”,一会儿一个“里长苏君”,跟绕口令似的。不过好在诸人都是久任亭中,认得他口中的“大、苏君”与“里长苏君”,才没被绕迷糊。
荀贞问道:“大苏君、苏君,便是刚才与里长苏君一块儿来的那两位么?”
许季点零头,道:“是的。”
从苏汇他们来,到苏汇他们走,“大、苏君”两个一句话都没。荀贞问过他们的姓名,他俩也只是笑,不肯回答,只:“荀君召人备寇,俺们兄弟到时是一定要来的。”
陈褒道:“大苏、苏兄弟,兄长名叫苏则,仲弟名叫苏正。别看他两人年岁不大,在他们族中的辈分很高,里长苏汇还得叫他们一声叔父。并且,他们兄弟两个勇武过人,往年他们里与别的里争水、争地时,总是他二人冲在最前,平素又趋急救难,很得族人信赖,尤其在族里年轻人中威望不低。……,或许便是因为这两个原因,所以苏汇改变了主意。”
从苏家兄弟有胆量参与围攻亭舍,就可看出他两人很有勇气、且讲义气,有勇气、讲义气、又趋急救难,当然在族中的威望就会高。
虽担任“里长”的人多是选用“辩护伉健”者,苏汇也确实“辩护伉健”,敢拒绝亭长的要求,但话回来,“强中自有强中手”,当有更强健的人出现后,他也只能委屈忍让。
“呸!”
程偃朝地上吐了口唾沫,鄙视地道:“苏汇这婢养的!前头恁般傲慢,转脸低三下四,没点节操,算得甚么好男儿!”
荀贞摇了摇头,笑道:“话不能这么。出的是里中人,又不是他苏汇家里的人出的米粮,想来也会是由里中殷实人家凑的,不是他苏汇家出的。苏君先将咱们回绝,不肯多出人手,也是为他们里中的住民着想啊!”
“这么,他还是个好里长了?”
“那是自然。……,不这个了。自我来亭中后,咱们一直没得休息。繁,我记得前几你还想告假回家,当时比较忙,我没能答允你。现在,该忙的事儿都忙得差不多了,只等各里把人手送来,就要开始操练备寇。趁这个空当,咱们明休沐,放个假,都回家看看。如何?”
程偃喜道:“真的?哎呀,可算能回家了。算起来,十来没回了。也不知阿母想俺了没。”
陈褒调笑程偃,道:“你阿母想你了没有,我们不知道。你想你阿妇了没有,我们却知道!”
三国之最风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