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袁莱在旁的协助,黄凌夕和家长的对话进行的很顺利。从中也了解到,张同学本身就患有重度抑郁症,主因是来自巨大的学业压力。之前修养过半学期,也定期治疗吃药,恢复的很不错,医生也松口说可以重回校园。后来会选择国际课程,也是看中了教育体系的不同,以为没有应试,压力会减轻一些。但没想到下周有月考,孩子心里一担忧,就复发了。
虽然家长很理性,沟通也顺畅,但不能忽略,家长在入学刻意隐瞒了这方面的病史,导致学校这方不能预先做好建设,引起了一小阵恐慌。袁莱也硬性要求对方立刻带孩子去医院诊断病情,如果无碍,需要医生开具证明,这样才可回校继续学习。
家长也表示理解,在面谈会后就把孩子领走了。
情绪和心理疾病这块儿,袁莱觉得是个比较大的隐患。现下的学生体检都是常规坚持身体,从未涉及到精神这个层面,所以很难事先排查。加上部分家长也难以接受自己孩子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他们固有的封建思维觉得这是一种见不得光的事儿,不能把它当作一种普通的病来进行治疗。所以很多情况,他们即使知晓,也很像张同学父母一样选择隐瞒。但这不是明智之举。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大,就业的紧迫感早早就渗透到校园中,许多学生都在面临超龄的压力。父母也无时无刻不在灌输成功论。似乎学业成绩好才意味着成功,这样长期压迫,稍微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孩子,焦虑、抑郁、狂躁都会找上门来。
袁莱想起最近的新闻有报道,高达30%的青少年都有过抑郁和焦躁情况。而且在十五岁到三十四岁的群体中,死亡第一位就是抑郁症。这类的情绪病早已侵入这帮应该朝气蓬勃的孩子,但父母却极少关注,认为他们就是不开心,过段时间想通了就好。就是这种消极看法,才让袁莱感到担忧,她此时在思考有什么样的方式来帮助他们。
袁莱和她相亲的九次经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