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见林延潮道:“圣上以俭德先天下教子孙,即钱粮未备,服御稍欠,不失为帝王盛德。但册立之期已近,各衙门无不筹备此事,京城内外百姓闻无不喜胜,一旦稍有变动,必令天下臣民陷入无端猜疑之中。”
“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圣王一言传之万古,轻加拟改,必陷明主于有过之地,惟皇上俯赐谅察,仍依前定吉期,从俭从简,亦不为失,适足以光扬圣德也。”
李俊不由自主地中从林延潮手中接过封还的圣旨。
但见林延潮将方才草拟的奏本道:“臣等体察圣上之意,早已拟将典礼从简,以为节省钱粮,这是礼部,光禄寺,鸿胪寺草拟奏本,尚未具名,还请公公呈上先行御览。”
百官闻此心底都是激动不已,他们不仅佩服林延潮大胆耿直,居然在此刻封还圣旨。
而且他与沈一贯早就料到了天子会借口钱粮不足的事,让皇太子册封议改期,所以他们事先将一切典礼安排的从简从宜。
李植也是一脸惊愕之余,看向林延潮的目光渐渐也有不同,特别是相较一旁的沈一贯而言。
乾清宫中。
郑贵妃在旁不断以巾帕拭泪,天子也是眉头紧皱,长吁短叹。
田义,陈矩二人则跪在一旁。
这时李俊返回了宫中。
“回禀陛下,林老先生言万死不敢奉诏,诏书封还,这是奏本。”
天子闻言接过奏本看过,但听郑贵妃哭声欲响。
而一旁之人无不有暗喜之意。
天子看完林延潮的奏本,又看了典礼草案,虽说一切从简,节俭用度,但其余无不完备。
见此天子心底未尝不松了一口气,但在郑贵妃面前却是长叹道:“此乃众意,纵使朕乃九五之尊,也不可违背,贵妃你可看到了。”
郑贵妃垂泪不语。
天子走到郑贵妃身旁手抚其背道:“朕虽不能如孝宗皇帝那样只娶一人,但朕答允你此生只钟爱于皇贵妃你一人。”
郑贵妃道:“后宫佳丽三千,臣妾得陛下一语如此,此生夫复何求。陛下心意臣妾已是明了,其余一切皆由陛下定夺好了。”
天子点了点头对田义,陈矩道:“朕收回前旨,再下一道旨意至内阁,言朕意已决,皇太子册封仪如期举行。”
“皇上圣明!”
田义,陈矩等无不叩头言道。
圣旨下达,百官无不长出了一口气,众人无不佩服林延潮在这时候的明断。
皇长子的册立大典如期于十五日在文华殿举行。
是日,皇长子朱常洛身着冕服入文华殿,于百官面前,向天子行大礼并受册受宝。
授宝时本来当由首辅赵志皋转交给太子,但赵志皋因病在家,于是改由次辅林延潮授宝。
谕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时,林延潮亲眼见到皇长子脸上涌过复杂的神色,此中心情实难以言明。
册立大典后,孙承宗,李廷机连夜来至林延潮府上转告了皇太子的谢言,非次辅,孤此生无望为太子,此恩此德此生不忘。
林延潮笑了笑让孙承宗转告太子一些恭贺的话,并告诉太子入主东宫不过走出了第一步这样的话,盼他慎行勤学将来成为一位贤明之君。
至于林延潮办成了皇太子之事,赵志皋也是很守信用,上疏向天子要求致仕。
连上三疏后,天子见赵志皋其意甚诚,以密揭询问林延潮的意思。
林延潮却上密揭言不可。
于是赵志皋的辞疏没有通过。
但是赵志皋为了表明态度,也不给天子打招呼,直接搬出京师返回浙江老家。
当时门生们问林延潮要不要索性准许赵志皋辞疏,如此自己能名正言顺地成为首辅了。
林延潮却不肯,仍是保留着赵志皋的位子。
众门生都是无比佩服,人家都是嫌官升得太慢,唯独林延潮则是害怕升得太快,在此唯有感叹一句,我的恩师实在太稳健了。
五月时,已动身返乡的赵志皋进中极殿大学士,加官太子太师正一品。
大明文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