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诚义严厉地扫了二人一眼道:“人生一世勤为本,早起三朝抵一工!你们连早学竟也迟!”
此话一出一旁的侯忠书是暗暗叫苦,林延潮刚想和先生谈推迟交纳束修的事,就碰上这一出。
“先生,弟子知错了。”林延潮,侯忠书一并答道。
林诚义重重哼了一声,顿了顿脚步道:“延潮,你的束修还未缴纳吧!”
书上不是说,君子耻于言利吗?怎么老师主动向学生要起钱来了。
眼下林延潮只能硬着头皮道:“先生,束修节仪缓至中秋再纳?”他在心底猜测着林诚义,是否会答允,以往的印象来看,这位蒙师似乎是一个极严厉的人,这年头作塾师手头也不富裕,更何况是童生塾师。林延潮记得林诚义还有一位老母亲要供养。
他主动提及,显然是一直放在心底,但是林延潮现在实在没钱,看来只能遭他的冷眼了。
林诚义捏须问道:“可是家里有什么困难吗?”
林延潮道:“学生上一次生了病,费了不少钱,而且家里又遭了洪水,实在没有钱供束修。故而恳请先生拖延至中秋,学生感激不尽。”
林延潮言辞恳切,却没有露出丝毫乞求之色。
一旁侯忠书也道:“是啊,先生,延潮家境确实不好,我可以作证。”
林诚义扫了侯忠书一眼斥道:“我问你话了吗?进去。”
侯忠书见林诚义训斥,当下不敢再说,只是委屈地回到讲堂,临走时给了林延潮一个小心的眼色。
林诚义看着林延潮一会道:“求学是为了自己,不可因家贫而怠慢学业。你天资不足,更需以勤勉,若是不用功,读书何用,倒不如回家。这几日欠下的课业,要立即补上,我这几日会考校你,如果不行,你就回家去不要来了!”
林延潮听林诚义这一长篇大论,不知对方是什么意思,好像是嫌弃自己没有钱交纳束修,又好像是用此来激励自己,让他好好用功,但怎么说,自己先暂时过了一关。
林延潮进入明伦堂,已有十几名乡间少年安坐,林延潮一眼望去都是自己的当年的同窗。众人已是知道林延潮被训斥一事,有几名少年都是幸灾乐祸。
一人还冷言冷语道:“连束修都给不起,还上什么学。”
“事师长贵乎礼也,无礼之人,也配读得圣贤书?”
“换我是先生,早赶他出社学了。”
林延潮仿佛没有听到这些话,走到最后一排空着桌位上,一个用旧木拼成的书案,没有椅几,直接席地而坐。
一旁侯忠书凑过来问道:“如何先生可有责怪你?”
“有。”
“那允你至中秋再给束修?”
“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他说这几日考校我学业,若是不行,就赶我回家。”
“惨了,这就是要给你小鞋穿了。这十几日先生教了幼学琼林。”
“怎么说?”
“这本书我读得头都大了,费了快一个月,才背诵得差不多了,现在差不多忘了一半了。他才给你几日时间,定是要整你。”
不久脚步声从外传来,讲堂顿时一片寂静,所有的学生都恢复了正襟危坐的样子。
林诚义拿着戒尺走到每名学童面前,学童们都是提心吊胆,连林延潮也感受到这气氛,儒家天地君亲师,除了苍天大地,皇帝,家里长辈外,最亲的就是师了。这时候绝对的惟师惟上,学童对老师要无条件的遵从。
林诚义检查桌椅,笔砚,笔洗,墨锭,书籍是否摆放整齐。若有杂乱斜的就遭训斥,或是一顿戒尺。三名学生被训斥后,见学童们不敢再有半分顽皮懈怠,林诚义这才微微点头,开始讲学,首先教得是蒙童训。
在社学里,林诚义也根据学生进度不同,因材施教。刚入学就读蒙童训,小学,入学一年的读,三百千千,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刚入学同学一律坐在左侧一组,面北而坐,而已有一定根基的同学一律坐在右侧一组,面南而坐。
大明文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