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不但重用后周大臣,甚至连南唐的旧臣也不吝授予职位加上开科取士大兴文治之风,文饶地位一夜间高升了百丈。
但随着文士的兴起,文臣之间的结党营私的问题也随之出现这就是北宋后来的党争之祸。
北宋党争严重影响了朝廷政治的良性发展,最终引发了国破家亡的悲剧。
宋朝初年,宋太祖开始开科取士宋朝开国的第一榜只有十九人而已。
而到了宋太宗时期,第一榜便取士500多人第二榜取士150多人,人数是宋太祖时期的十倍之多。
科举取士一方面大开文士之风,另一方面人数增多也增加了进士们升迁的难度因此同一届的考生往往会结伴春游拉近一下感情,好以后相互提携。
这是结党之风的雏形,只是宋太祖一朝的进士官普遍都不大所以也就没有形成党争之势。
宋太宗赵光义时期可截然不一样,宋开国时期的功臣大多已经去世需要新的血液力量充实朝廷官员,只能通过科举考试选拔新人。
在宋太宗第一榜的状元吕蒙正,后来当了宰相太平兴国三年榜上的第三名赵昌言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探花冯拯更是宋真宗、宋仁宗两朝的重臣,后来的龙虎榜就更加的出名了。
太平兴国三年榜上的赵昌言和胡旦,他们以同年领袖的身份领导了这一年的进士们逐步形成了一股新的政治势力。
胡旦是这一年的状元,他个性鲜明,不愿意屈居人后,在官场上一直努力晋升为相。
胡旦任职左右拾遗的时候,上书言事攻击时政惹怒帘时的宰相卢多逊和赵普被外放任职地方官。
赵昌言则一直官运亨通,仕途顺利推荐胡旦回京任职担任知制诰。
这样朝中就形成了赵昌言、胡旦、董俨、陈象舆四人为首的结党议事。
他们自命清高,抨击时政甚至还预谋在端拱元年敲登闻鼓,控告当时的宰相李昉失职。
实际上这群人就和后世二十一世纪的愤青有点相似,看什么都不顺眼都想发表一下高论。
赵普上台以后立马把赵昌言、胡旦、董俨、陈象舆四人外放任职,如果不是太宗爱惜他们的才华恐怕这四人早就被赵普找个借口整死。
太平兴国三年的结党之势被赵普阴差阳错的扼杀在了摇篮之中,他们再也没能重新形成结党之势。
北宋一朝开科取士最着名的一榜,就是太平兴国五年的进士。
这一榜中有四人做到了宰相的位置,他们分别是寇准、李沆、王旦、向敏郑
同时状元苏易简也做到了参知政事,可惜只活了39岁,不然以后有可能官至宰相之位。
还有张咏也是治理四川的名臣,能力出众无人可替这一榜就被称作“龙虎榜”。
与“龙虎榜”有政争和党争的是被称作“五鬼”的丁谓、王钦若、林特、陈彭年、刘承珪。
整个真宗朝的政争与党争就是“龙虎榜”和“五鬼”之间的争斗和杀伐。
王钦若在整个真宗朝都与寇准、王旦相争,但他们之间更多是政见不同,还没有达到党争的地步。
丁谓则不一样,他是真宗朝后期党争的代表人物。
“寇丁之争”成为了北宋大规模党争的开始,对仁宗朝的政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牵连了很多官员。
在这些缺中,最先在北宋政治舞台掀起廷争的是寇准寇准仕途发展比同年要顺利得多,在淳化二年就官至枢密副使,寇准少年得志意气风发。
由于寇准的检举,参知政事王沔被罢官同时时任宰相的吕蒙正也因为太宗储君之事被罢相,太平兴国二年的进士集团在朝廷的影响力有所下降新生的政治力量逐渐兴起,淳化四年寇准被第一次罢官……
章献明肃皇太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