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平之治的第四个措施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宋真宗本人对农业十分重视。在景德三年下诏要求各级地方长官官衔上一律加上“劝农使”或者“劝农”等字,鼓励农民努力务农。
又在景德二年作景德农田敕这部农业法规,以此规范农业生产和流通中的各种事项,并在后面很长时间内一直沿用。
同时,大量印刷各种农业书籍分发给各地方官让他们认识农事并大力推广高产作物占城稻。
宋真宗时粮食亩产量从唐代的2石克提升到3石克,至南宋更是高达5、6石克克。
垦田数目提升到524亿宋亩,突破唐代5亿亩的最高值。
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宋真宗下诏废除农具税并且在东封西祀时,坚持不征调农民服徭役而用军兵还要求随行人员不得践踏庄稼。
除此之外,宋真宗十分讨厌浪费粮食的行为多次下诏禁止丢弃粮食,并威胁“违者治罪”。
咸平之治的第五个措施是平抑粮价。
宋真宗下令在全国推广“常平仓”制度,常平仓起源战国李悝平籴法有储量备荒和稳定物价的功能。
宋真宗时朝廷规定:每年夏由地方政府依照本地人口垫资购粮,以每户一石计设仓储存一旦遇到粮食价格上涨就减价卖给平民,达到平抑粮价的效果。
另外设有专人管理,出陈入新防止粮食腐烂。
常平仓制度对于灾年帮助平民渡过难关,稳定社会起到重要作用。
咸平之治的第六个措施是增加征榷。
宋真宗政府对所征收各种禁榷和商税作了严密的规定,每个商业税征收点税场都立了一个原始的定额称为“祖额”,一个按实收数确立的定额称为“近期”。
每届和每年都会对比,以此来奖惩官员。宋真宗时期规定所带的是商业税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如酒类税在至道三年997年仅有121万贯但到了禧三年暴涨至901万贯增加6倍有余。
同时朝廷规定各地应向中央缴纳一定数额的欠款,使中央财政有了保障。
遇到灾变时规定执行不是很严格并会有修正,在大中祥符六年、七年遇到蝗灾时,真宗下令成立详定茶法所,修订税法,否决三、四法,并作出弛禁通商的重大决策。
咸平之治的第七个措施是耕种技术的提高。
宋真宗上任前,宋辽两国之间有多次较量,给饶感觉是双方大体旗鼓相当互有胜负刘敏才在萧卓面前撂下“宋吃不了辽,辽吞不了宋的”的预言。
不过总体看来,宋朝逐渐由主动进攻转向被动防御与历史上其他那些大一统王朝不同,北宋的北边没有万里长城作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屏障,由于幽云十六州今北京、津、陕西、河北北部一带自五代石敬瑭割让契丹以来经后汉、后周直至北宋均未能收复,这就使得中原北部就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辽朝的骑兵随时可以南下饮马黄河。
唐末五代时中原就已经丧失产马地,无法建立大规模骑兵部队,为林御辽国骑兵,宋真宗大量地采用了宋太宗时的办法:多开沟渠,多种水田,称为“塘泊”,使其深不可舟行,浅不可徒涉,形成有河网、沟壕、水田、淀泊组成的“水长城”。
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还在今徐水周边,引鲍河水以“隔限敌骑”。公元1004年景德元年,又以定州为中心,开挖连接唐河、沙河、界河的运河,有效地限制列方骑兵。
除了开河渠外,还大力推广一种“方田”,就是在田地内开挖方格式的水渠网有的水渠达五尺宽,七尺深。
宋真宗在开挖河渠的同时,还大搞屯田,积粮备战,并起用老将曹彬威慑武将。
宋真宗还亲自选拔精兵强将,对火兵器也给予了重视。
宋军人数从太祖末期的66万人作战部队35万人,增加到真宗末年的91万人作战部队43万人,大部分都是这一时期增加的。
咸平四年9月,宋真宗外出“观稼”。沿途百姓看到他的仪仗后竟自发地欢呼“万岁”。
宋真宗在统治前期就这样树立了自己的“仁义子”形象。
章献明肃皇太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