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伯说:“人的根基是母血,守护的盾是父精,失去了神而死,得到了神而生。”就是说精卵结合,母血父精合和的那一刻,就算是人了。人们常说的虚岁,一出生就自带了一岁,过个年就是两岁,若是阴历十一月、十二月出生的,到过年时也才一两个月大,可即便如此,孩子依旧是两岁,等孩子过一周岁生日时,虚岁依旧是两岁,这个就叫一生日两岁。
即便是正月出生的,到一周岁生日时,也是一生日两岁。
周岁和虚岁差的一岁就是怀孕(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到出生之前,在母亲肚子的十个月。
黄帝又问:“何者为神?”
歧伯曰;“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胎儿成型的那一刻,五脏六腑,身体四肢都有了(之前是单细胞,逐渐是蝌蚪,鱼,后来还像个猪,最后才是人)。
那什么是神呢?心脏成型的那一刻,血气和合化为神,心就是神的屋舍。神之后是魂魄,有了魂魄才有了形体(乃成为人)。
魂魄是什么?
古人提出了这个概念,但绝对不是迷信乱说。《黄帝内经》是老子之后的道家(至少懂医学,知道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情况)弟子假托黄帝之名所撰。
而书中的人物歧伯也说了是母血(卵子)、父精(精子)结合之后产生的神(这个神可以理解为精神、意识)。在后来是长出心脏,肝、脾、肺、肾,到了这一步才有了魂魄,之后是身体四肢。
那魂魄是什么呢?古人认为胎儿具备四肢之后就会动了,母亲在怀孕五个月左右能感受到胎儿的运动。是什么支配胎儿动手动脚?是魂魄(可以理解为神经系统)。
当然,古人能知道这些已经很了不起了,即便是后世的人,非医学、生物学专业的也不一定知道这些。
至于魂魄、元神、鬼神,那是被后来的人给玩儿坏了,弄偏了方向。但是在扁鹊、华佗、孙思邈、张仲景这些研究医术的人里,并没有跑偏。魂、魄、精、气、神该是什么还是什么。
“父王,人死是身先死还是神先死?”范宜问。
“这个是相互依存的,身体因神而生,对于神来说,身体就是房舍。房子呢,这个房子会老化,破旧,直到有一天还会坍塌,没有了住处,也就没有寄存之所,神也将萎靡。”
范简道:“这时就不分先后了,或许房舍已塌,神还未散。或许房子破的不能容神,神先离体,没有了神的支配,身体也就不能维持了。”
“那身体为何会老?”范宜再问。
大楚王朝之我给霸王当谋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