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专家,有研究这个的方面的,就有研究其它方面的。所以人有对猿类、猴类不能说话又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所有的猿类都有着非常复杂的交流体系。它们可以用声音(高低、缓急等初级变化)、面部表情、姿势、手势、跳舞(姿态)......等等方式来进行复杂的信息传递,甚至能传达非常为秒的信号。
而专门研究大脑的专家也认为猿类的智力并不低,事实也证明了,马戏团里进行表演的动物还是灵长类最聪明,学习能力也是很强的。它们学会的,做出的那些动作相比说话,会更复杂太多。
反观鸟类,如鹦鹉、八哥、鹩哥之类,学习人类的语言就简单多了,虽然只是模仿,条件反射,它们并不懂嘴里发出的声音(语言)是几个意思。可也就是这个,才更加的神奇。不需要,不理解的语言意义的鸟都能轻松学会说话(不止汉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人家都能学,若是有可能,其它动物的“语言”它们也能模仿)。
相对来说,更加聪明,理解力更强的猿类,灵长类、甚至是哺乳动物,这些动物为何就没有语言天赋呢?
基因。
不是生理解剖上的声带,就是单纯的‘语言基因’,这个基因只在鸟类身上存在。
人,能说话的人,是获得了,移植了鸟类的语言基因,才具备了说话的能力。
可以从婴幼儿开始进行研究,两三岁的小孩儿开始学说话时,它们的大脑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两三岁的婴幼儿智力处于什么水平?相比大型的猿类、海豚、犬类还是有所不如的。
这也间接的证明了,‘学说话’和智力的关系不大,这个就是单纯的天赋(先天具备的能力)。有研究表明,小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是比大人要高出很多的,在小时候投入多语言教育,可以具备双母语能力。
母语,就是人听到后不需要转换就能直接理解含义的语言。
而非母语语言,不论你的水平达到了几级,在听到非母语时还要添加一个转换过程,就算是你转换的足够快速,达到了闪电的速度,依旧存在的这个转化过程。
一些从小生活在国外的华人回国后,他们即便是能熟练的使用汉语说话,有时候还是会莫名的卡顿,心中想要表达的意思不能直接用汉语说出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会本能的冒出个英文单词,这个就是母语和非母语进行转换时出现了暂时的卡顿。让他们换一换,平复一下紧张的心情,还是能很好的用汉语表达出心中想法的。
当然,也有些人原本的母语就是汉语,移民到国外生活了一段时间,再次回到国内后突然的冒英文单词。那只是惯性作用,时间在长一点,过了缓冲期就不会出现了。
而那些一直生活在国内,在工作上经常和外国人有业务接触的人,他们有时候回到家里也能冒出一句外语来。这个就是心不在焉的无意识了,事后他们会感到尴尬,羞愧和自责。
至于在公众场合“装”的那些人,就是单纯的“装”,这种人不具备研究价值,因为他们就是刻意的,在塑造一种自认为‘精英阶层’的错觉传递给外界。
对于灵长类语言的研究一直都有大量的人存在,排除那些哗众取宠捞取资源的专家,真心热爱研究的人才是值得尊重的。有一位科学家,他就在家里养了一只黑猩猩,与其朝夕相处,从生活中的互动中去研究发现。
后来他得出了结论,认为黑猩猩能听懂他说的话,“哪怕是一些废话,他都能理解”。比如让黑猩猩去把微波炉拿出去,它都能照做。而这个并非是刻意训练出来的,也不是常见的指令(马戏团的动物表演都是强化训练出来的,是有程序的。偏离了训练流程,表演就无法继续下去。就像是演员照剧本走和临场发挥一样)。
黑猩猩的智力并不低,能听懂人话,只是它们的反应都和用语言表达差距甚远。也就是它们根本没有用语言交流的觉悟,或者说本能。连使用语言表达的意愿都没有,它们的反应就是去照做,或者不高兴了就拒绝,没有因为不能用说话表达自己意思而感到有什么不适应。
大楚王朝之我给霸王当谋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