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这玩意的意义实在太重大了。
哪怕他有缺陷,哪怕他不能完全取代粮食。
大秦如今的赋税是十税三,加其他杂赋,差不多就要到十税五。
按照一个家庭平均年产量两万算,赋税要缴纳一万,剩下的一万斤粮食供百姓一年到头吃,其实是有些勉强的。
所以这个时代大部分人一天只吃两顿饭,早一顿饭,晚一顿饭,中午全靠熬,压根没有一日三餐这个概念。
而且就算如此,一年到头下来其实一家人的吃喝用度,能够存下来的粮食能有个一两百斤已经足够欢天喜地了。
而按照一夫百亩的分配制度来说。
倘若分出来十亩用来种红薯呢?
按照亩产两千斤来算,十亩地就能出两万斤红薯。
赵彻说了,红薯不能一年到头一直吃。
可是可以红薯粮食相结合嘛。
最起码可以省下来一半的粮食。
这样下来原本一个普通家庭一年最多存下来一两百粮食。
有了红薯以后,一个普通家庭甚至可以存下来几千斤粮食。
倘若两三年没有灾害风调雨顺,普通家庭也能拥有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不至于因为一次灾荒颗粒无收而典儿卖女家破人亡。
百姓过得更好,生活压力更低这只是表面红薯带来的优势。
而其背后则意味着更多。
这毕竟是以农为本的时代。
有了粮食,相当于有了一切。
有粮食未必可以征服天下,可是没有粮食,活着都难。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
赵彻曾经在前世刷到过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假如给秦始皇一个世界地图世界将会如何?
大秦的铁骑能否凿穿世界?
赵彻也幻想过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结论。
直到来到大秦赵彻才明白,不可能。
永远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
事实这个时期已经有道家名士提出了地圆说。
而战国名士邹演也提出了大九州说。
主要内容就是中原不过是小九州。
而整个天下其实有九个大洲,中原只是其中之一。
而且这个说法在战国直至秦汉时期是近乎于定理的存在。
到君王下到走卒都相信天下有大九州。
可是那又如何?
政哥不可能不知道大九州之说。
古人也并不是没有想象世界辽阔的智慧。
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政哥自比德高三皇功盖五帝,怎么可能不想征服大九州?
可是大秦的后勤跟不了啊!
大秦铁骑再牛逼,也不可能饿着肚子打仗啊。
抛开后勤谈战争都是在耍流氓。
而政哥的雄心壮志,受限于大秦的后勤事实也不得不克制。
其实纵观政哥的布置,就可以看出来,政哥是真的有继续扩张的想法的。
往北,匈奴边境陇西郡驻军三十万。
往南,百越边境驻军六十万。
如果只是守城的话,匈奴边境驻军十万即可。
而南越最多驻军二十万也绰绰有余。
祖龙直接抽调了近乎于全国的兵力,说对匈奴和南越没想法你信么?
而历史,匈奴北军团在王离的率领下回援大秦,所以匈奴趁机发育了起来。
而南越呢?
南越的军队没有回援。
后来南越成功成为了大秦的领土。
赵佗在南越做了土皇帝,到汉唐时期,正式纳入了诸夏的版图。
政哥想扩张不是一天两天了。
所以对于红薯,才会这么激动。
“此物若献于秦王,足以封侯拜相!”政哥目光悠悠的看着赵彻说到。
大秦:开局邀请祖龙造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