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心意已决,那么我们就不拦你了。你放心,在你巡边期间,我会帮你照看好朝堂。”
太后刘娥叹了口气道,她是真的没有料到,赵祯竟然有此举动,而且态度还如此的坚决。
此等之事,自有宋以来,也只有太祖太宗才能做到,才敢去做。其后真宗……还有她刘娥执政期间,多以维稳为主,也就是常给边军发放些奖励而已。
哪想到六哥儿亲政不到一年,就要亲自巡边,此等壮志雄心,就连她刘娥在震惊之余,都忍不住地赞叹。
“多谢大娘娘。”
赵祯拜谢。
此时刘娥若是要避嫌,自然不会提出这种事情,她之所以出现,只是为了帮助赵祯稳定局面。
有太后出面,再加中书的支持,朝堂就算有人反对,也形成不了什么气候了。
再者,赵祯对自己也有绝对的信心,是以他根本就不担心在自己“巡边”期间会发生什么“意外”。
就算真的发生了,“意外”将会更意外,意外于赵祯对朝堂的掌控。
而后,他招来中书三相。
“在我巡边期间,中书若有拿不定之事,可问政于太后。”
在王曾和李迪震惊的目光中,赵祯安排道。
“臣遵旨!”
晏殊毫不犹豫地领旨道。
王曾和李迪这才反应过来,连忙领旨。
有太后和中书共同协理政务,大后方当无忧。
三月初一,大朝会,赵祯当着群臣的面,正式提出巡边之事。
在此之前,群臣已经得到了小道消息,这是赵祯故意散发出去的,为的是让群臣心里有个底。
可即便如此,乍闻之下,群臣依旧震惊无比,一个个目瞪口呆,难以置信。
“朕亲自巡边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身为帝王,朕必须要将国家社稷和子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是以,此次巡边,朕势在必行。”
赵祯一开始就给巡边之事定下了基调。
为的是国家的长治久安,为的是子民的安全,势在必行!
中书沉默,御史台沉默,群臣沉默。
“臣夏竦赞同陛下巡边之举,此乃我大宋繁荣昌盛之根基,唯有边境稳定,军队保持战斗力,国家才能真正强大。陛下为国为民,不惜舟车劳顿,巡视边防,此乃圣君所为,实乃我大宋之福,天下之福,万民之福。”
夏竦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赞同。
他乃枢密使,掌管天下军机大事,此时最适合站出来表态。。
而后,中书站了出来,同样便是支持。
群臣中,有持反对意见的,也彻底沉默了。
范仲淹也沉默了,他是有些不同意的,主要是担心赵祯的安全,但赵祯的巡边之举,在他看来却是圣明之举,明君所为。
所以,他没有旗帜鲜明地发表意见。
就这样,群臣同意了赵祯巡边之举。
可是,第二日,当赵祯骑着龙马走出皇宫,百官再次震惊。
陛下竟然要骑马巡边,而不是乘坐仪仗,这……
“朕此番巡边,不为享受,而是为了视察边防,关怀边疆将士。所以,朕要与将士们一同,骑马而行。这样既可以加快巡边速度,又可避免铺张浪费。”
面对群臣,赵祯慷概激昂地道。
此言一出,百官拜服。
试问,天下君主有几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各朝各代,除了开国君主之外,大部分君主都耽于安乐,似当今天子这般,能够骑马巡边的少之又少,几乎没有。
我大宋崛起有望!
这一刻,所有官员心中都闪过这样的念头。
赵祯只带了飞羽军,三千飞羽军将士,装备精良,整齐划一,宛如一个整体,虽只有三千人,但行动起来却犹如千军万马。
离开开封,大军一路向北,日行四百余里,第一天便到达大宋北京大名府,歇息一晚后,大军沿着河北东路,直达北境,自信安军军寨而始,赵祯开始巡视北方边境。
大宋:我是赵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