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天子,乃千古圣君,有大气魄,大伟力,才敢如此而为,怒斩五十三名贪官,肃清吏治,还我大宋朗朗乾坤,何其壮哉!何其快哉?”
就在赵祯暗暗吐槽大宋美食时,不远处的一桌,一名年轻士子慷慨激昂地道。
咦,这是谁,这么有眼光,这么有见地!
赵祯的目光被吸引了过去。
“伯康兄此言未免言之过早,天子还未及弱冠,未来如何,犹未可知。再者,天子杀戮过重,非仁君所为!”
另一名士子反驳道。
小子,你路走窄了呀!
赵祯的目光变得不善起来。
这时期的宋朝,言论还是很自由的,因言获罪之事鲜少发生,是以年轻的士子议论起朝政,甚至是官家来,都没有多少忌讳。
“呵呵,在子桓兄看来,君主就需要仁慈吗?我大宋历来积弱,饱受北方侵扰,天子过于仁慈,并非好事。”
“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相安无事,这不是很好吗?难道伯康你还希望战事重启?到时生灵涂炭,民不聊生,那是你希望看到的?”
“我自然不愿看到,但花钱买来的和平,终究是镜花水月,一旦北方民族势大,势必会再次入侵中原,到时我们又该怎么办?现在不准备,难道等到对方打到家门口再准备吗?”
“杞人忧天。大辽如今朝堂混乱,又怎会轻启战事。”
“正因此,我们才要抓住机会强兵,这正是天赐良机,否则一旦辽国整肃了朝堂,我们还有什么机会?”
“强兵?自太祖以来,我大宋为收回燕云十六州一直不断开战,可是战果呢?空耗国力而已。再者辽国骑兵强悍,进可攻退可守,在我大宋境内来去自如,我们拿什么跟人打?”
“我大宋步人甲……”
“步人甲是强,但用之防守尚可,进攻乏力。”
“是呀,辽人骑兵进退自如,我大宋不如多矣。”
“我大宋富甲天下,花些区区小钱,便让辽国骑兵不再南下,非常划算。”
……
随着两人的争论,又有几位士子加入,从当朝天子,议论到了宋辽关系,又议论到了战争,宋辽兵力强弱等等。
赵祯从中听到了士子们的畏战情绪,颇有“谈辽变色”之感。
事实,不仅是这些年轻的士子,在大宋的官员中,也有许多人“谈辽变色”,充满了对辽国的畏惧。
在他们眼中,辽国强大无比,不可战胜,大宋唯有求和,花钱买平安方是正途。
反正大宋有的是钱。
这也是历史遗留的问题,自太祖以来,宋在对辽的战争中,几乎就没有取得过什么说得过去的胜利战果。久而久之,国人难免会对辽国产生畏惧的情绪。
“这样不行,一定要改变。”
赵祯暗道。
如何才能改变呢?
首先,赵祯想到的是制造渔轮,通过制造渔轮来提升国人的自信心;其次,那就是打胜仗了,说的再多,也没有一场实实在在的胜利更能振奋人心。
不过,胜仗也需要宣传,宣传得力小胜也能取得大胜的效果,
所以,赵祯需要一个媒介作为宣传口,来传播自己的声音,引导大众的渔轮。
由此,赵祯想到了报纸。
由报纸,赵祯想到了邸报,想到了进奏院。
进奏院,原本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到了宋朝,对其职能进行了改革,使其从地方驻京办事处,变成了由朝官统领的中央直属机构。
此时间,进奏院的主要职能是向地方传达中央的政令。
进奏官利用职务之便,会定期把朝廷政令刻成雕版,由驿马送到地方,然后印成纸张文本给地方官观看,这便是邸报,天朝早期的时政类报纸。
而赵祯要办的报纸却是一份面向普通士子,甚至是普通大众的报纸。
当然了,以现在普通大众的启智程度,看报纸还有很大的难度。
不过,这一点也不难解决,只需设专门的读报人员,那么普通大众也能了解报纸内容。
大宋:我是赵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