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过世前,朱中安去过湖北监利三洲乡,这里朱家祠堂早就毁了,还不能重建,还得继续隐藏。想起娘的关照,在娘过世后,朱中安找到大庸门山寺的主持,经过他的同意,朱中安把父母的骨灰安葬到门山的寺庙边旁。这是父亲儿时生长的地方,也是娘的祖先的生活的地方。望着那隐隐约约可以看见的门山,希望能借这儿的一方净土让朱中安的爹娘入土为安。也希望这儿的好山好景能告慰父母的在之灵吧,还希望父母的在之灵能保佑他们。“安息吧,我的亲爹娘!”
这朱中安在书院里巡视,走到“怀仁堂”,监院邓兆麟正在讲解屈原的楚辞、九歌、离骚。这位邓兄弟,也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他对楚文化研究甚深,对屈原更是推崇备致。邓兆麟原来是湖北测绘学堂的官员,当年,张之洞派遣邓兆麟两次东渡日本学习。而湖北自张之洞离鄂后,后继者只知收刮民脂民膏,各项工程中,大官吏只知中饱私囊,偷工减料,扣克人工、以次充好的事比比皆是。邓兆麟失望之极,他和周而成一样,更把全部身心投入到科技研究和我们“泛”的事业上。
今,邓兆麟选择了屈原的“九歌”,这是屈原晚期放逐沅、湘之地的作品,也是他最成熟的作品。它的神秘和深奥,使得现时的人们至今还不能全然窥视出屈原的全部真实思想。邓兆麟选择它,是希望通过学习,让大家多少了解荆楚文化的大概和部分特点。因此,今他还是向大家讲述屈原当年所处的历史背景。邓兆麟首先指出:由于历史悠久和缺乏纪实文字,大汉民族其实对之血统也迟迟不能达成公识。原来坚持华夏正统,仅是黄帝的后裔,但近来有扩大为包括炎帝系统的倾向,这是一个好的征兆。楚之先祖,皆为炎帝神农氏后代,楚祖祝融,是指担任火正的职务的吴回,吴回的后裔,人称祝融八姓。
原来也是生活在中原的,在殷商时代,楚之先辈被逐出中原,向南方迁徙。文选上对楚之立国没有明确的记载,关键在于对“国”的含义,一般来,在西周初是楚国开始发展的时期。起此时楚与周王朝,时而臣服,时而反叛。因而周王朝咒骂楚为不讲信用的“南蛮”,而楚也以“蛮夷”自嘲。东周时期,楚国势力不断发展,积极向四方开疆拓土,等到实力大增后,一举逐鹿中原。楚武王为了打开北上中原的门户,南阳的申、吕被列为首要的进攻目标。楚极力想打到中原去,不仅在于当时的黄河流域经济富庶,是政治的中心,也是楚国贵族急于恢复其华夏正统正名之举。邓兆麟个人意见是,楚向中原地区的扩张,不仅仅是楚国势力膨胀壮大的标志,也是楚文化北渐的过程。中原诸国被灭以后,原有文化被楚文化取代的同时,也渗透进楚文化。这种多元文化的交构、搅拌、揉合,使楚文化成为华夏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源脉。
楚对自己周围的大方国,极力拉拢,使“蛮夷皆率服”。到了楚文帝时,中原大国蔡国被打败,蔡国君被俘。于是,公元前671年,周子对楚“赐胙”,即表示楚国已经不再是蛮夷国,并还给楚国以极大权力,“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此时,楚对南方的征伐,就是名正言顺了。到了楚庄王时,楚国已经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以后又经过长期兼并战争,楚国跻身七雄。屈原生活在战国后期。这时候的秦国采用了商鞅变法,改革最彻底,影响也最深远。秦国越来越强大,它对其它各国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狡猾策略,不断取得胜利,不断向东逼近,引起了东方六国的惊恐。此时的楚怀王,作为合纵国之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他昏庸无能,屡屡战略出错,最后因不听屈原的忠言而被秦俘虏。被楚怀王贬为“三闾大夫”的屈原,在同王族子兰的斗争中,遭谗言去职,楚顷襄王时又被放逐。屈原的政治主张是对外坚持合纵,对内主张正直,反对腐败。这些,都是不错的。屈原对楚怀王也是忠心的,但是为什么,他一而再,再而三遭受排斥,史书似乎都没有解释清楚。
穿越体验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