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呢,都是他们兄弟们的家眷或亲戚,这段时间内他们兄弟各自都把家眷或亲戚集中到崇山来了,这是“泛”的正式决定,谁都不能违反。学生的一切费用均由书院供给,如果书院想造点房、买点书、整修一下花圃什么的,花费当然就更大了,可是这些对他们已经不是问题了。不过,从表面上来开看,书院主要是靠学田的收入。所谓学田,是指他们在崇山山上山下的田产。学田一部分自己种,也租给人家种,不过来租田做的,不能是短工,而必定是长工,故对之的审察慎之又慎,进入他们这个圈子,生死就要在一起了。能种上门书院的田地,是很值得自豪的。一样是黑色的泥土,一样是春种秋收,但千百年来农民种地却是为了糊口,为了生存他们就不同了,他们种田是为了不浪费,为了尽可能自给自足,为了不忘记他们是农民的儿子或就是农民。
不必为饥饿温饱操心的感觉真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在圆梦。土地那么大,可以任其荒芜,可以沦为战场,只是划出那么微不足道的一块就能搞成了一项气贯山河的大业,这就是他们这些“泛”的梦想。看着这些上可摩,下可接地的学田,看着这些极其平常又极其不平常的土地,他们是不会轻言放弃的。自从踏上这神秘的高地,朱中安就为崇山的粗犷豪放震撼。满眼青山,扑面峡风,茂盛的树木与灿烂的空对峙,疏落的大雁在湿润的山涧穿校面对这神奇的地,朱中安感到非常满足。
都武陵山脉的每一个角落都见证了各族人民生命的痕迹,远古时代,这儿土生土长着“宓羲氏”的古族又影巫臷”之民,是行盐巴饶先祖五帝时代,这儿出现了高阳、高辛氏族而后,大禹的父亲鲧居与此,号崇伯,采用筑堤防水未成,成了罪人夏代,这儿成了祝融氏的根据地商代,这里建立了庸国。翻开历史,如果你不带偏见,你能客观些,那么,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至少是由三个集团或更多的集团共同创造的,而绝非一个华夏集团所为:即黄河中上游以黄帝炎帝为首的华夏集团东南沿海以太皋少皋为首的东夷集团长江中下游以欢兜祝融为首的苗蛮集团。“低人一等”的苗蛮集团就在崇山。
这样一来,荒僻的崇山居然还与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有了联系,于是便引来许多争端。有的崇山是虚指,有的是泛指崇山俊岭。总之有些人就是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千口所指,造出了新的法,即根本没有这么回事,这些都是无稽之谈,时间长了,一切都被湮灭。其实,到了这儿,只要你看到了欢兜墓,一切争论自然嘎然而止。走进这凝重的崇山,亲近这前人血肉滋养过的草木土石,朱中安似乎听到自己的血液在哗哗奔流。他和他的伙伴们一定要把这颠倒的历史再颠倒回来,现在,他们已经迈出邻一步。暮色压顶了,山渐渐显得模糊起来。朱中安边走边想,这座山也够劳累的了,不知怎的,朱中安却想起了童年见过的大草原。有人,人应当向童年寻找内心受到创赡痕迹。蓝、白云、大草原。朱中安经常梦牵魂绕的地方。也是朱中安的苦难童年中经历过的地方。
十岁的朱中安,双手反绑着,和一串连带着反绑的犯妇、孽童们被赶到关外。母亲原先和他们一起的,在中途母亲和朱中安被官兵活活拆开了。母亲是朱中安唯一的依靠,朱中安哭得死去活来,挨了不少鞭子。朱中安才懂事时父亲就死了,朱中安对他的知晓都是后来母亲点点滴滴地告诉朱中安的。母亲是朱中安最亲最亲的人,现在朱中安一个人了,叫朱中安如何不想她!伙伴们哭着劝朱中安,大婶阿姨也劝朱中安。其实,大家一样悲惨,一样盲目走向那本不属于他们的大草原。也不知道走了多少,终于到了一个被人称作铁家牧场的地方,那是他们新的家,尽管他们是这儿的奴隶。
穿越体验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