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之后,朱由检迈着步子朝着膳房走去,身后的王承恩又朝四处看了看,发现没人在旁边观望,这才小心谨慎的跟着,但是心中却充满了疑惑,王爷病了一场,好了之后却是有很大的变化,待人是和气了一些,但是他问的那些问题,总是让人感觉怪怪的,尤其是关于魏忠贤的问题,更是让他有些心惊胆战,魏公公的事情能随便谈。
朱由检之所以突然之间问魏忠贤的事情,其实他心中有些犹豫,几个月之后,自己就要当皇帝,可是自己当皇帝之后,对于魏忠贤这个人该怎么处理,是杀,还是不杀。史书一直记载的是,魏忠贤是一个大祸害,但是网络兴起来之后,网络人们对于魏忠贤这个人却有着极大的争议。
有人说他是一个大奸大恶之人,说他残害忠良,打击异己,贪污腐败,一手遮天,还有一个是让人到处为自己建生词,生词这玩意可不是随便能建的,那是专门供奉死人的,魏忠贤这家伙也不知道是没文化还是说脑袋缺根弦,或者是说他自己也想早死早超生,总之是,他人还没死,就让别人给他建这玩意,实在是有点无知无畏的感觉。
也有人说他是个有能力的人,虽然残害朝中大官,但是杀的基本都是东林党的人,虽然权势滔天,但是无论是明朝内部还是明朝的外部,这日子基本还过得去,对内,强行收商税,盐税,矿税,国库的银两虽然不见多,但也没有空虚到无力支付军费的地步,士兵们也能发的出粮饷,对外,基本也是压着女真族打,天启年间唯一一次的辽阳大败,还是魏忠贤没有得势的时候发生,他得势之后,边疆也没有生起什么大乱,女真也不能继续南下。
但是到了他死了之后,崇祯皇帝才登基一年多的时间,皇太极就带着一群嗷嗷叫的手下直接打到了北京城了,那些商税,盐税,矿税也被文官集团忽悠的收不到一分钱,最后所有的税收全都加在那些苦哈哈的农民身,再最后就是有钱的越有钱,没钱的越没钱,再加天灾以及外族入侵,结果是没钱的苦哈哈们全都成了流民,瞬间民变四起,各种造反派多的数都数不过来,而国库里面也是空的连老鼠也不愿意进去跑一圈。
所以心中对于魏忠贤这个人杀还是不杀,朱由检心中有些难以决断,如果杀了他,身边就少了一个给自己挣钱的人,对于朝中那些文官集团,自己是一点也不信任,这些人谈天谈地做喷子还可以,让他们为国分忧,多给自己挣点钱,一个个全都两眼一抹黑,唯一的说辞就是给农民加税,即使是自己最后吊抹脖子了,这些文官们连一个一起陪着吊殉国的都没有。
而且这些文官不但不纳税,还一个个贪的很,什么东西都想着往里面伸一下手,什么钱都敢往自己怀里捞一点,历史记载,崇祯皇帝曾经下拨了十万担粮食去陕西赈灾,但是粮食刚刚从国库里面下发出去,户部官员伸手就往里面贪了一半,剩下的五万担粮食也是被各部门的官员以及要员贪走了四万担,真正到灾区的也就一万担,但就是这一万担也是以代发的名义被那些商人们给拉走了,到最后,十万担粮食真正到灾民手中的基本没有。
对于这样贪得无厌的文官,心中已经决定,以后等时机成熟了,就来一次大换血,这些人全都换掉。但是,对于现在魏忠贤这个人,朱由检想了想,觉得以后还是要杀了他,不为别的,就因为他权势太大了,大到基本可以和皇帝比肩了,如果留着他,最后也是一个大隐患,这么一个隐患留在身边,这么一个权势震主的家伙留在身边,自己不放心,而且杀了他还可以给自己带来若干好处。
第一,杀了他,能为自己带来一笔治天下的资本,这家伙是九千岁,这些年给他供的官员不知道有多少,手下还有什么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之类的,挑几个名声坏的砍砍脑袋,挑几个有钱的抄抄家,这么多人,积累下来的家产应该也不是小数目了。
第二,这家伙的名声已经被文官集团抹的跟个锅底一样黑了,不管他是不是有用,或者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总之是,他的名声已经坏的不能在坏了,杀了他自己还可以刷刷声望,可以给自己塑造一个明君的形象,也可以给天下百姓一些盼头,同时还可以体现出自己是一个杀伐果决的皇帝,也可以震慑一些不听话的官员。
大明之我是崇祯皇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