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本来体质就不错,也不象老蒋那样克扣军饷,这帮补充兵的训练方式却用的是李远改良过的德军大纲,时间也并不长,只是因国情差异兵们就纪律差了些,身体素质甚至远超德国本土的士兵。
但兵员整体素质差的不是一点两点,主要是没文化,开了文化课却没教员,入关后找的教书先生们,教四书五经的倒是不赖。
国内也有那么些大学,这天天打仗也没办法,李远也不可能什么都干。
即使这样,李远的训练下,比东北讲武堂的那帮子眼睛盯到天上,只知道硬冲硬打的兄弟部队,战斗力可强了不是一星半点。
但这几年东北军互相联系也不多,都各自己有防区,所以补充团战斗力极强反而没几个人知道。
谁都有个小九九,中国人嘛,家底还是得藏着掖着点,老祖宗说的好哇,枪打出头鸟。
李远让副排长去给在团部开会的连长汇报后,开始布置任务:右边树林上半夜进攻就交给了一排,下半夜防守为二连,轮流休息,大批日军随时可能就会增援过来。
左边树林?那是二营的事。
作战计划都差不多,其他部队受命休整,李远将步枪交给了副排长,留下二三班,去三营营地看了一下受伤的兄弟,都包扎好了,没事,破了点皮子弹钻了个洞,没伤着骨头,随时可以归队。
提着把橹子,腰里别着把勃朗宁,批上雨衣,东北军的装备其实还是不错的,军需处还有很多不知名的苏俄的枪,只是子弹口径不同,补充不方便,作备用使。
李远领着一排除掉副排长及伤员俩,统共23个人,全双枪,分三组,离开驻地钻进了林子。
“快,都他娘的快点,一班长走左边,二班长带人走右边,
一班副班长带个兵充一个小前哨,两人一组,相距十米,一边跟两个兄弟,三角队形正反交替前进,明白了吗,林子有雾,注意不要摸到鬼子面前还不知道?”
“明白。”
都老战术了,说起来复杂,执行起来轻车熟路。
这样的队形可以让一队人前进,一队观察毕竟在同一点多呆会儿观察更有保障,晚上进攻主要靠听,月底了又没月亮,对于搜索可能存在的敌人,这队形可以减少伤亡。
一班长跟李远一起,八个人,全班走后边,倒三角形防守队形前进。顺林子往前摸,估计鬼子会进那边岰口的民房,看运气好不好,如果能摸过去拔掉最好。
目标是一直摸到能见鬼子的距离就停。
不出意外,鬼子还有一百五十人左右,两个小队兵力,后边有没鬼子跟上来不太清楚。
如果夜袭也应该是分三路前进,就看谁更适应,李远的一排可一个夜盲的都没有,挑的。
搜索前进距目标总共就一公里多,双方都憋着劲,补充团想吃了这伙鬼子,鬼子也想吃了自认为只有一个连队的中国军队。
双方都在干这事,前进速度其实是很慢的,接触时,看谁反应更快,一公里多,李远计划两个小时完成,半个小时过去了,前进了三百米左右,前边有动静,估计是团部前哨回来了。
很快二排一个班的八个人收起了队型,看样子已经与二班接上了头,班长来到李远面前,没有敬礼,蹲下找到李远,小声说:
“前边发现日军尖兵,一个分队,十五个人,我们不敢接火,日军应该发现了我们,然后停了下来,但他们也没开枪,有雾,树太多,又是晚上,只能凭声音,距离我们约一百米,应该还在前进。”
“选好点的位置,吃掉他们,他们后边应该也还有人,你们安排个人带前哨回去,其余人跟到我们后边,下午没打利索咱们再让小鬼子见识见识,没有命令不许开枪。”
“啥位置算好位置?”一班长和二班长都跑到李远面前压低了嗓子问。
“我管你娘的啥位置,能打着鬼子而鬼子打不着你的地就是好位置!”李远随口回复了一班长,“三号战术,主官扔手榴弹兄弟搂火”。
华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