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天的查访,吴宵也有些震惊,襄平城外种植的是粟,吴宵以前见过,也就是后世的小米,粟是官方的称呼,在这个时代老百姓都管粟叫谷子。
后世的主流谷物是稻谷和小麦,但小米还是有很多地方种植的,据吴宵的了解,后世小米的产量还不错,亩产有千斤,但这几天吴宵了解的就不是这么回事了,稍微算了算,吴宵发现这边的粟米产量亩产还不到三百斤!这还是在收成好的情况下。
这代表什么?代表四亩田才能养的起一个兵!还是按全部的粮食都给士兵吃来算,种地的农民难道不要吃饭的么?农民的妻儿难道不用吃饭了么?除了农民的自留粮,至少需要十亩田才养的起一个兵!
十万大军要多少田地才能养的起?百万亩,百万大军呢?千万亩!吴宵一开始还打算养十万大军,但按照现在荀攸统计出的田亩数量,完全不够啊,辽东根本就没有百万亩田地。
辽东虽说处于后世的东三省,但在此时还处于开发状态,大部分地区还是深山老林,就如今的六十多万亩地都是大汉两百年来陆陆续续开发出来的,若要重新开荒,至少也需要三年才能成为熟地。
而且数还不能这么算,不是所有种出来的粮食都只给士兵和农民吃的,其他各行各业的人员根本是不种地的,妇女也不是种地的主力,她们还要织布,但这些人都是需要吃饭的啊,虽然农民占了八成,但那两成人口也不在少数。
“哎,生产力如此低下,看来大举开荒势在必行了,哎,公台,你何时才能到辽东?!”
吴宵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觉得自己之前想的还是简单了,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想要辽东发展起来,远没有那么容易啊,而且吴宵还有一系列后续计划,招募流民,发展工业,造船等等,如今看来,只是解决温饱已经是个天大的难题了。
“主公,斥候来报,辽东属国,玄菟郡有大军来攻!”
吴宵才回到太守府,贾谅就亲自来汇报军情了。
“哦?敌人有多少?领兵将领是谁?”吴宵倒是不慌,公孙氏已经被他灭了,还早就搜集准备了公孙家攻杀朝廷命官的罪证,如今还有人造反,那就坐实了叛逆之名,何况吴宵不认为没了公孙氏的乱军有多大威胁。
让吴宵疑惑的是,此次乱军来袭肯定是有人走露了襄平易主的消息,只是不知道是何人所为,襄平城被自己控制的死死的,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了,应该是城内人员久未与外界联系,或者公孙延这个死鬼一早就将消息传了出去。
“敌军有六万人,辽东属国四万,玄菟郡两万,领兵之人乃辽东属国国相公孙昭。”贾谅将打探到的情报说了出来。
“这公孙昭又是何许人也?”
吴宵眉头一皱,没想到灭了公孙氏,竟然还有人能召集这么多人,辽东地界,有辽东郡,辽东属国,玄菟郡,乐浪郡,带方郡,两汉强盛之时这些地方都是有完善的行政机构治理的,但到了桓灵二帝时期,因为高句丽,鲜卑和沃菹的袭扰,只有辽东郡和属国仍然掌控在大汉手中,其余各郡明面虽奉大汉为尊,实际控制地方的却是高句丽和沃菹。
这次敌军一动,就召集了两个郡的乱军,足可见这公孙昭在辽东能量不小啊,这六万大军应该是这两郡全部的军力了,不过如此也好,一战而胜之,不但可以坐实了自己的威名,也免得一地一地去征讨了,实乃一箭双雕之策,另外,吴宵不相信各县豪强没有参与其中,战后也有理由清算了,就算没有参与,他吴宵说参与也就参与了,这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只要此战胜利,辽东各地豪强都没有了蹦跶的资本,还不是任由自己拿捏。
想通了此节,吴宵倒是有些感激公孙昭了。
“主公,这公孙昭乃是公孙氏的旁支,虽然不是主脉,但族人众多。”贾谅见吴宵一身杀气,小心翼翼的说到。
吴宵看到了贾谅的紧张,眉头忽然一松,笑呵呵的问到:“贾谅啊,你还不害怕?”
三国:撒豆成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