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真如此,重云功莫大焉,重云大义,攸愿附骥尾!”荀攸真情实意的说到,此时他对吴宵可以说是真正认可了,已经决意和吴宵一道,在辽东干出一番大事业出来。
历史记载,三国时期人口,到后期已经十不存二,中原战乱当然是重要原因,但也只占了一半而已,天灾去一成,剩下四成都是北方异族肆虐造成,吴宵绝不会坐视悲剧发生。
又想到诸侯争霸,豪杰辈出,但终归都限于这个时代的桎梏,众多豪杰相争,反而给汉民族带来了更为深重的灾难,冀州惨状,不但荀攸心怀震怖,吴宵同样大为触动,一时间思绪万千,更加坚定了改变这个时代的决心。
说起广平,吴宵还真知道有一贤才,乃是大才沮授沮公与,既然来到此地,吴宵自然打算亲自登门拜访,顺便看看能不能招揽到麾下,当从当地百姓口中得知,沮授已经应皇甫嵩之邀,去了邺城,想必已经出仕了。
吴宵稍感遗憾,不过沮授等人留在冀州也好,以冀州此时的情况,需要他们这些实干之才,才能救助更多的百姓。
念及沮授,吴宵自然又想到了田丰,审配,辛评,张郃,高览,朱灵这些人,韩馥在继任冀州刺史之前,皇甫嵩怕是已经初步整治好了冀州,还留下了一群不错的班底了吧,燕赵豪杰何其多也,可惜韩馥以袁氏故吏自居,日后竟平白让出了冀州,否则凭借这群班底,至少也可雄踞一方。
暂时招揽不到沮授等人,吴宵也不以为意,如果在辽东站稳了脚跟,只要在董卓进京之前拉起十万大军,还有先知先觉的优势,在真正的中原大乱到来前,北方迟早是他囊中之物,至于袁绍,就让他提前领盒饭得了,在洛阳之时,袁隗对自己可不是那么客气,还有那场刺杀,吴宵也将其记在了袁氏的头。
三国:撒豆成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