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炳中刻下两行字的时候,饱含深情。
钢钉随手部移动,那种悔恨、懊恼交织出的情绪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炳爷确实是个爱读诗写诗的人,刻在贩卖机机身上的诗句是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创作于20世纪中期的诗歌,诗人希望自己的这首诗可以唤起自己的亲人战胜死神的斗志,不放弃任何活下去的希望: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
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虽然智慧的人临终时懂得黑暗有理,
因为他们的话没有迸发出闪电,他们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善良的人,当最后一浪过去,高呼他们脆弱的善行
可能曾会多么光辉地在绿色的海湾里舞蹈,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狂暴的人抓住并歌唱过翱翔的太阳,
懂得,但为时太晚,他们使太阳在途中悲伤,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严肃的人,接近死亡,用炫目的视觉看出
失明的眼睛可以像流星一样闪耀欢欣,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诗句应该是梁炳中送给吴香兰的,或许身为话剧团成员他们共同读过这一篇诗,意义非凡。
他希望吴香兰能够战胜死神,从“良夜”中得到解脱。
有一种感觉:炳爷背后的故事并不简单,这时一段属于过去的秘密往事。
血人吴香兰在梁炳中背后停了好一会儿。
长时间的凝视给与了匡辰充足的时间观察情况,他首先是发现炳爷掩盖在衣裤之下的身体受了不小的伤,脸色发白,血液染红了胸前的衣料。
握着钢钉的内侧手掌存在一道触目惊心的伤口,像被某种利器划伤所致。
点点血迹一直延伸到空屋大门前,并在内部继续延伸,一直到达内部紧闭的主门后。
炳爷的这般模样完全像是刚刚从空屋内部出来,难道他参与了一场迷局游戏?伤口正是由于死里逃生时受的?
能够让梁炳中主动参与进去迷局游戏,这一切一定和挽救吴香兰脱不开关系。
正当匡辰想要继续朝贩卖机界面上看去,希望知道更多的信息的时候,场景模糊。糊成了一锅各种色彩组成的浆糊。
炳爷的身体在扭曲,空屋老宅也跟着一块儿扭曲,整条枯堂街、整个世界都在扭曲再扭曲。
阳光不那么刺眼了。
时间线继续倒退,活像加速回放的录像带一样。
等世界沉淀下来、平稳下来之后,匡辰发现血人吴香兰带着他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一砖木结构建筑内部。
完全不像是现代人的住所。
——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
抬头便是四四方方的天井。
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莳花置石,有盆景、鱼缸陈列。
北边正房、南边倒座、东厢房以及西厢房四座房屋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老实说,匡辰打一眼看过去就有种熟悉的感觉,却又记不起来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过这个场景。
直到绕过影壁(ps:影壁又称为照壁,在四合院中通常用于遮挡视线,这样可以不被外人一眼看到底,把整个院子看个通通透透,通常由砖砌成)后,赫然看见院子里躺着的一副朱黑色大棺材。
棺材看着就沉,给人一种喘不过气儿来的压迫感。
最最重要的是,棺材盖是打开来的。
由陪葬品和微微凹陷的褶皱可以看出来,里边显然已经装过死人了,只是他(她)不见了。
吴香兰的视线在游移,她似乎是在寻找着什么。
借助视线的不停转移,匡辰终于记起来自己是在哪里见过这幅景象了。
红烛、白纱、太师椅、祖龛……
是百鬼夜行当天半夜,无常进入的迷局场景!
午夜故事贩卖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