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家原有田地20亩,后来中秀才,朝廷赏赐100亩永私良田,后来他的原主挥霍卖了20亩,不过成年后,又被授田100亩,后来又买了20亩(唐代是均田制,男子16岁成年,为一户,授田100亩,其中20亩为永私田,可继承可买卖,另外80亩,人死国家收回),现在还有180亩田地。如果都种植进化Ⅳ型水稻,就相当于他有了最少24000亩良田的收成,而且还不需要种24000亩地的人手及各种投入,相当于用种180亩地的成本获得24000亩地的收益。
这还是李蘅按照古代较高的亩产来推算了。事实古代史书记载的亩产都是较高的的亩产情况,因为古代农业是官员的重要考核政绩,造假注水的事,时有发生。
就比如,明朝朱元璋时期,扬州知府杨宪就曾造假骗过朱元璋,成为大案。他从南洋购买粮食冒充地里种出的粮食,还购买了一个巨大的麦穗充当祥瑞从给朱皇帝,朱元璋高兴坏了,从此杨宪官运亨通直到事发。朱元璋还是放牛娃出生,农民皇帝,都会被骗。可见其他太平时期,不懂农事的皇帝,被骗的就更多。
唐朝有记载的县志中,有的地方亩产才半石,约和现代60斤,(石做重量单位,读:担,古代重量单位,不同时期不一样,唐朝时一石约59公斤。本文取一石60公斤。方便计算。)
这也就是为什么唐朝时人均耕地15-50亩的情况下,依然有人吃不饱肚子。而现代人均耕地才1.3亩,不但吃的饱,还有大量粮食酿酒,做面包糕点等粮食,物质丰富的原因。
除了古代地主剥削这个原因,最重要的还是,生产力低下,粮食亩产极低造成的。
所以唐朝粮食的亩产远比李蘅想的低的多得多,以后再详细说明。
总之李蘅感觉自己发了,发了,真发了。
古代封建社会,是农耕文明,有地有粮就是最大的资本。地主阶级就是权贵阶级,统治阶级。以前,自己是秀才,算是小地主,可惜原主不善经营。钱都败了,算得有地无粮,没钱少食,家里过的苦,算是败家的苦地主,但是现在他李代桃僵,完全不一样了。
哈哈,他以后要做大地主!在古代,不想做地主的人,就不是有理想的人!他李蘅不是!
既然穿越来到这个古代,不混成人人,锦衣玉食,怎对得起自己21世纪本科生的知识,怎对的起现在的穿越福利。
可惜,李蘅想进入进化Ⅳ型水稻的大棚时,却听到一个无情的声音:“对不起,您的权限不够,无法打开!”
噗!李蘅闻言几乎要吐血。
这时他才发现,不管是进化Ⅳ型水稻大棚,还是优化Ⅲ型和改良Ⅱ型的水稻大棚,似乎都是灰蒙蒙的,有点暗淡。只有杂交Ⅰ型水稻的大棚显得敞亮,一试之下,果然,只有杂交Ⅰ型的水稻大棚能进入。里面的水稻可以取出。
不仅如此,李蘅还挨个实验,发现这十种作物,他都只能进入杂交Ⅰ型的大棚,不由的有点失望。
但随即,李蘅又豁达开来。就算是杂交Ⅰ型的作物,那也是21世纪的技术育种的作物,产量都是古代的5-8倍多。这还是李蘅以亩产300斤为计算的结果,到后来他实际发现,远比他想的差距更大。
种下去,也可以获得双倍以的受益,如果在使用超级植物营养液,产量还可以获得最少成倍的提升。
这样现有的180亩良田,也能相当于差不多900亩良田,脱贫奔小康是没问题的。
李辉兴奋的左看看右看看。好一会,才平静,思考该将那种作物的种子,拿出去种植。
玉米、红薯、土豆,花生肯定不行,那是明朝以后才传入天朝的美洲作物,拿出来太惊世骇俗,在自己没有自保能力之前,绝对不行!
青稞是高原作物,在平原种植也不行,太惹眼。谷子,小麦是北方作物,在没有大棚的古代,南方种植,也不是个好主意。
那就剩下水稻、高粱、黍。高粱,黍,暂不考虑。一百八十亩地也不多,而且正好是种水稻的季节,家里也多是水田。
回到古代做大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