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派往济医院进修医生的名额分配。进修医生以中青年为主。进修为期一年,工资由原单位发,济医院酌情给与相应补贴。每家的名额,在总名额的前提下,自行协商。但事先要和所有去济医院进修的医生签订协议。学习完成后,必须无条件为原单位医院服务5年,5年后,去留自由。
孙峰觉得王良的想法很好。培训不能只流于表面,费了那么大的劲,结果只是走个形式,有什么用。必须学到东西,提升业务能力,更好的服务大众。他觉得有要加强必要的行政干预。但具体怎么干预,他需要找王博源沟通。
和进修医生签订服务5年协议,十分有必要。否则人家进修完,打个辞职报告,走人了。
原单位上哪理去。
聊完正事后,开始聊副业。王良帮孙峰找了五个药品。五个药都不是王良自己公司生产的。但都是一线城市的经典必备用药。医保,农保啥的,也都有这五个药。利润空间,相对来差一点,但也勉强能够操作。
但阳沐县所有医院愣是没有这五个药。替代者倒是很多,但用王良的话,质量和效果差远了。大药厂的药,质量绝大多数情况下,肯定比药厂的药好。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
很多认都:在魔都居住的老人,买药时,首先选择国外的大品牌然后选择国内的大品牌和魔都当地的品牌最后才会考虑别的厂家的药。
不是没有道理的。孙峰没想那么多,既然是好药,那就一次性把这五个药,开发进阳沐县六家医院。
王良很坦诚的给孙峰建议,不要把太多精力耗费在阳沐县。因为阳沐县太了,满打满算六家医院。容量有限,市场不规范,不良竞争无限多。
孙峰虽然觉得有道理,但没放在心上。年轻的他,总觉得事在人为。
但他忘了还有一句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有时候,经验这玩意儿,很管用。
孙峰想让他帮忙推荐合适的人时,王良为难了。
王良告诉孙峰他早已不负责阳沐县的市场,接替他的同事,和他关系也不好。实在是无人可推荐,因为他负责阳沐县市场的时间太短,没时间培养亲信。
王良在和孙峰聊的过程中,总会时不时溜几眼旁边的一对青年男女。凭他多年的经验,很肯定的判断,
这俩人,一定是做医药代表工作的。
。。。。。。。。
都市之崛起从零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