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苏航远远没想到的是,这来采访的记者陆陆续续持续了一个星期。
这期间,从央媒到地方,从主流媒体到二流,甚至还有那种看上去就很正式的访谈节目。
这期间,苏航见识了各种问话的技巧,有环环相扣的闭合式,也有正大光明的开门见山,也有不知所云且空洞的开放式,也有暗埋陷阱、悄悄挖坑的暗示性提问。
访谈如剑如刀,而苏航穿梭其中。
甚至还有外媒也来了。
其实外媒没来才不正常,然苏航影响最深刻的就是,那个金发记者问:“你真的只是一个数学爱好者吗?”
这是因为苏航在此前的访谈中提到自己的主专业并不是数学,而是土木工程,第二专业才是应用数学,而且也算不上是纯粹的数学。
而此前的数学研究只是业余兴趣而已。
后来,苏航看到杂志才知道,外媒对这点很是看重啊,包括他对算筹的推崇。
甚至有教授专门发邮件给他,想要购买一套算筹。
包括之前的Safety Science编辑部,也希望苏航可以提供一套算筹,以此验证苏航数据的真实性,并愿意支付一定的报酬。
苏航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不过七零八研究所可就得加班加点了。
搞个英语包出来,然后外售的,自然少不了一些小改动……
不要误会,就是加强一下防盗什么的。
此外,一系列的奖项也纷纷提名苏航。
比如三年颁奖一次的科尔数论奖,有将奖项颁给苏航的打算,希望他可以加入数学学会。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奖并不能说是国际化的,因为一条前置的规定。
它只颁给灯塔国数学学会成员,且在灯塔国期刊上发表了出色文章者。
苏航虽然是发在灯塔国的数学年刊上,不过并不是什么数学学会的会员。
所以说,假如苏航不加入,那他将与这个数论界最高奖项无缘。
近十年来数论方面最高的成就,却没有获得数论领域最高的奖项,那还真是讽刺。
还有菲尔兹奖,也把苏航纳入了考虑范围,一方面是人真的年轻,一方面工作是真的贡献大。
这是数学界的最高奖项,某种意义上讲,算是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假如苏航真的入选,那将会打破法兰西数学家塞尔保持着得奖时的最低年龄记录:27岁。
不过都还不好说,毕竟距离下一次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的颁奖还有两年时间,一切未定。
此外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奖项,还有国家、地方、县市的奖励,就连苏航的老爸老妈都几次上新闻。
他们俩没有人来帮忙筛选,也不知道拒绝记者,所以采访的越来越多。
最后还是苏航打电话给居委会让帮忙看着点,不然整天采访耽误正常生活。
不过打电话的时候,感觉爸妈都乐在其中,苏航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交代了一下注意事项,以防被骗。
渐渐地,夏末了。
新生开学了。
采访的人也被挡在了校外。
用严导的话来说,那就是,该采访的都采访完了,剩下的都是些来挖边角料的小媒体,不用管他们。
苏航看着楼下一片的行李箱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有点惆怅。
这一批新生似乎非常积极有活力啊。
新生就是好啊。
一群群的新生围在楼下,正在激烈的讨论。
“看,这就是苏航学长的宿舍楼,你说我又没有可能遇上苏航学长啊?”
一个女生兴高采烈的说道。
“你在女寝,这是男寝,想什么呢?”
“……”
“苏航学长啊,我偶像啊,遇上他啊,我就他签名啊。”
一个戴眼镜的男生仰望着这一栋宿舍楼,似乎在看着自己的偶像。
学习使我富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