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冯渊写好奏本并递出后,这便是完成了一件大事,整个人也感觉轻松了些。
冯渊此刻的心情很好,因为若是把贾雨村拉下来,在御史系统他将赢得极大声望,进一步拓宽他的官途。
他甚至有把握,能在四十岁左右位列封疆。
想到自己多年不中,如今却官运亨通,所谓大器晚成不外如是了。
换下公服,只带两个随从,冯渊走出了公门,来到了长街。
不知不觉间,冯渊走到了武定门内,看见了路边有一小摊,七八张桌子已坐了一半。
市井百姓,不知高层斗争,此刻却也讨论着江北之事,尤其是那位李青天的故事。
所谓李青天,当然是指李自恒,他如今确实算得上名满天下。
冯渊找了角落位置坐下,听着众人圣君在位,贤臣满朝之叹,脸上露出了一缕笑容。
倏然抬头,冯渊看向天际,只见夕阳把天地染成绛色。
日落月升,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属于他们的时代。
半个时辰后,冯渊离开了这里,虽然什么都没点,可他还是留下了一锭银子。
摊主见到,顿时愣了神,想要追出去时,却已不见贵人身影。
看向人潮之中,中年摊主嘀咕道:“十多年前老爹遇着贵人,只卖出几个粽子给了十足银锭,没想到我能遇着更怪的事,这人什么都没吃也给一锭银子!”
摊主的感慨冯渊不会知道,此刻他去了前面街道,那是当初他差点儿被打死的地方。
时间倒回三月末,朝廷内发生的一系列变动,可以说是惊到了所有人。
对内阁学士和六部堂官,朱景洪进行了整整体调整,此事的影响还将持续很久,一直延伸到帝国统治末端。
导致此番变动的诱因,是金陵的亏空情况被呈送,让他知道贾雨村为赶进度胆子有多大。
当然,如果仅仅是亏空的问题,朱景洪也都可以忍受,毕竟这厮确确实实的办成了事。
可这厮又跟谷俊良走得近,后者这位通政使位置很关键,于是朱景洪就出手了。
谷俊良根基浅得多,然后第一个被拿下了,至于贾雨村要不要收拾,朱景洪还真有些犹豫,毕竟这人做事能干。
朱景洪在犹豫,而贾雨村则惶恐无比,只因谷俊良这位盟友被下狱了。
所以这几天,贾雨村都称病修养府中,一干门人来见皆不露面。
贾雨村不见客,朱景洪最近接见的人可不少,主要是跟新提拔的尚书、侍郎见面。
这是朱景洪继位后,第二次大规模人事调整,如今除了内阁中的两位,九卿和各部堂官已经没了正统年间的旧臣。
接见这些人,朱景洪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跟他们把规矩说清楚,告诉他们在自己岗位上该做什么事。
在会见之中,他还向官员们透露出,将在北方等地清查兼并,并征求限时退还则免罪的方案。
同时他还向内阁发布谕旨,令其拟定方略向东北等地移民,用以缓解各地佃户生存之难。
一方面加大力度打击兼并,另一方面移民对外开拓,再加上不断改进生产力,这是朱景洪对内治理的方略。
但内政只是他工作的一部分,朱景洪的主要精力还是会放在军事上,所以内阁和六部的官员的安排就很重要。
好在他对朝堂掌握足够,官员可以做到随心安排,但这并不代表万事大吉,相反这只是开始而已。
四月初一,朱景洪又给北镇抚司下旨,让地方各千户所要多加打探民情,若有变故务必及时上报。
四月初二,朱景洪召见了王培安,令其外派御史巡视各地,清查一些地方上的毒瘤。
四月初三,朱景洪又下旨兵部,令其召各地都指挥使于五月底进京述职,并训示警备地方之责。
一系列的旨意下发,昭示着乾盛年间的大变革,就这样毫无征兆但真切的发生了。
但只要细细一想,此事又将是必然。
红楼襄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