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出生在这种大家族,即使陈老七是只是个秀才,但其气度仪态远非寻常生员能比。
“出了什么事?”陈裕盈问道。
“刚传来的消息,泗州段运河工地上出了骚乱,变乱中打死二百余人,已被临近驻军队弹压,但附近粮库遭人哄抢并放火,损失赈济粮近三万石!”
听到小儿子这番话,陈裕盈难得露出了笑容,这下李自恒该要倒霉了。
他李自恒除了查案,还是主管赈灾之事的官员,民变之事他怎么也得承担责任。
除此之外,泗州段运河有灾民上万,如今赈济粮被焚毁,如何补上缺口不饿死人,则是第一个麻烦事。
民变来得这般及时,陈裕盈便知苦于李自恒的人不少,如今这只是开胃菜而已。
凤阳府城,北镇抚司江北千户所内,李自恒皱紧了眉头。
这段时间,他都是在江北千户所办公,清流官员和厂卫搅在一起,怎么看都显得很违和。
李自恒不在意这些,于他而言只要把差事办好就行。
突如其来的民变给了他沉重一击,让他不得不分心解决这些麻烦事,首当其冲的便是堵住粮食缺口。
当然,民变的事也得查清楚,此事他交给了江北千户所,至于东厂来人和锦衣卫缇骑,则是继续清查兼并之事。
“泗州的粮食缺口,可以挪用其他各处粮食应急!”
朝廷以工代赈,除了安排了人在泗州疏浚运河,其他还有好几个赈济点,组织灾民修路、挖渠及开荒。
从其他点匀一些给泗州应急,是比较具有可行性的办法,这样便可以腾出时间堵上缺口。
李自恒奉旨负责赈灾,所有赈灾粮他都可以调配,所以这些事他自己都能决定。
于是他立刻签发公文调粮,然后其本人便去了泗州,一是安抚人心二是调查情况。
当然,他还有一件事要办,那就是到了老朋友那里化缘。
所谓老朋友便是冯渊,这位做官还不到五年时间,就已担任金陵巡按都御史,可见其升迁速度之快。
冯渊是状元,但即便是状元,升这么快也很少见。
冯渊升得这么快,完全是因为他把准了风向,做任何事都懂得体会上意,而且身体力行。
三月初五李自恒到泗州,待了两天还没查到什么,就收到了其他地方民怨陡增的消息。
民怨增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有人传言说他从各处调粮,就是想把其他人饿死。
这种谣言很低级,但其传播却非常迅速,而且自动升级版本越传越歪,然后李自恒想调粮也调不动了。
没办法,他只能修书求到石崇,这位负责平叛的总督,希望他能暂调军粮给泗州应急。
然后,李自恒骑马赶往了应天,泗州到应天他又耗费了两天,在三月初九上午来到了巡按御史衙门。
按理说借粮该找布政司,但现任金陵布政司被停职了,好像是在朝中被人弹劾,具体原因李自恒也不清楚。
布政使位置虽空着,但布政司还在运转,唯有钱粮之事暂由冯渊代管,说来也是奇也怪哉之事。
巡按都御史后堂,冯渊亲切会见了李自恒,这位老朋友和上官。
他们是老朋友不必说,而上官的说法也不是玩笑,佥都御史比巡按御史级别高,何况李自恒还是钦差。
“你在江北闹的动静可不小,说句你不太爱听的话,如今到处可都人心惶惶!”
冯渊和李自恒交好,才可直言不讳说这些话,也算帮许多人道出了心声。
李自恒神色淡定,说道:“身正不怕影子斜,心感惶恐之人……多是行事不法之徒!”
“可惜这世上,身正的可不多!”冯渊叹道。李自恒放下茶杯,郑重道:“这次我过来,不是跟你叙旧,而是想请你帮忙!”
“你可难得求到我,需要我如何帮你?”冯渊笑问。
“你如今代管金陵钱粮,我想让你给江北增调三万石粮!”
红楼襄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