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用实际行动向蔡琰说明了一个真理永远不要对一个混蛋抱以太高的期望。
虽然李易可以甜言蜜语,甚至是当面承认曾经犯下的错误,但是,在许多的问题上,李易早就决定一错到底了,于是乎,在蔡琰反应过来之前就……
嘿嘿……
这也导致了,第二日一早,新婚的蔡琰居然是被生生饿醒的。
好在蔡琰是一个很柔顺的女子,在小小的幽怨过后,脸上剩下的,就只有羞涩的笑容。
而且,很快,李易就提出了让蔡琰加入他的私人“秘书处”的建议,甚至直接点名蔡琰参与编撰他那三篇启蒙经典的工作。
蔡琰对此自然是开心不已,喜滋滋一口就答应了起来。
之前李易的后院诸女,无论是妻是妾,其实都是很羡慕黄月英的,因为黄月英不但常伴李易左右,在争宠上有先天优势,根据李易所讲,黄月英更是有着青史留名的机会,虽然她们都是女子,没有男人那么大的野心,但对于这种青史留名的好事情难免也有着羡慕。
现在机会摆到蔡琰面前了,蔡琰自然是欢喜无比,浑然没有自己其实是给李易做枪手,打白工的明悟。
对于那三篇启蒙经典的编撰,李易原本是打算交给蔡邕的,他也相信蔡邕一定能够完成的很好,可是,蔡邕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
之前蔡邕只是往外去了几封信,然后就向李易提前担保,说年后可有二十多名“知识分子”前来投效。
蔡邕说的那些人,名字对李易来说都是陌生的,不是李易眼中的“名人”,可李易知道,蔡邕不是那种脑壳子里全都是教条的迂腐之人,再加上与李易相处这么长时间,蔡邕不可能弄一帮迂腐的书呆子过来给李易碍眼,那么,这些人虽然在历史上名声不显,但肯定是有真才实学的。
可问题也来了,李易手底下一共才几个文化人啊,结果蔡邕几封信过去,直接就将李易手底下的“大多数”变成了“极少数”,这么一想就有点恐怖了。
李易很清楚,蔡邕这么做,乃是一心为公,纵然以他的多疑性格,也不能说蔡邕的半点不对,甚至还打心里为蔡邕的“上道”感到高兴。
但高兴之余,李易也真的发愁。
因为李易没想到蔡邕的影响力这么大,一个招呼就能拉来这么多人,虽然这些人没什么大名气,但不要忘记了,李易手下除了贾诩算是二流的“知名人士”,其余郭嘉徐庶石韬等等,全都是无名小卒,在短时间内突然有大量外来人才涌入的情况下,他们的地位与权力必然受到威胁。
这不是说那些外来人才心术不正,而是一种必然出现的争端。
就好像许多人一起上班,班长个人能力很强,其他人能力一般,但都是老乡关系,这种情况下,班长当个老好人还行,一旦出现矛盾冲突,执行力绝对会大打折扣,甚是无形中就会被架空。
李易可不想自己的事业刚刚起步,就因为人才的扩充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
于是,李易对此就做出的相应的应对方案。
首先,蔡邕招来的这些人,李易会优先将他们分配到书院进行工作,也就是做教书匠,反正现在书院缺少老师是显而易见的,李易这么安排完全没有问题。
而且,在书院做教习,有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这些老师们都要接触普通平民,这让他们在工作的同时,也是一种考验,李易虽然与世家走的很近,可他将来的最终方针肯定是以民为本,而不是以世家为根基。
如果这些人在做教习的时候,看着一群平民都感觉受不了,这种人与李易的正治思想偏差太大,趁早剔除,根本不给他们进入真正的管理团队的机会。
除去这些人外,只有极少数是可以直接进入管理层的,到时候有李易的原本属下,南阳世家子弟,还有蔡邕拉来的这些人,三方算是一种平衡,倒也可以接受。
其次,李易的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将那三篇启蒙经典的补全修正工作交给他自己的女人们去做,而不是原本定下的蔡邕。
三国之化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