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要建书院不是什么秘密,不过众人只是知道有这件事,再加上天下官学不少,所以,他们并不认为这个书院在李易的心中有多重要。
此时此刻,李易提出书院,又表明他要亲自出任院长,世家们这才隐隐察觉到,这个书院怕是与普通的官学不一样。
而且,有了那三篇文章兜底,这个书院的前途……
明明是在室内,可许多人在这一刻愣是感觉到身边好似有一阵风吹过,好像凉嗖嗖的,也好像火辣辣的……
张升能被推出来与李易交流,反应自然是很快的,马上就明白了李易的目的,而且,他对于李易的目的也没什么抗拒,因为,这个事情完全就是双赢的。
张升当即一脸惊喜的说道:“如此说来,书院学生岂不都是襄侯弟子?”
李易笑呵呵的拱了拱手,算是默认了这件事情。
张升顿时一脸欣喜,他却是不知道,李易将来打算收多少弟子,所以,这个弟子身份虽然很不错,其实却远没有他想的那么好。
张升脸上全是笑容,躬身道:“家中孙儿顽劣,襄侯若是不弃,能将之收入门墙,张家上下万分感谢啊!”
紧跟着,其他世家也纷纷提出类似请求。
这些世家家大业大,家中从几岁到十几岁的后辈子弟可是相当多,既然李易想要他们家的后背去书院,那就去好了。
而且这件事虽然是李易的所求,毕竟李易想要名望,可对他们来说,却是一点不吃亏的。
至于费用什么,不过是毛毛雨罢了,完全不用考虑,重点在于李易是书院院长,然后还有蔡邕,黄承彦。
三篇文章已经奠定了李易的地位,蔡邕黄承彦甘居其后,可见一斑。
而且,不说李易,即便是蔡黄两位,这些宛城世家的子弟,平时想拜入他们二人的门下,几乎是找不到门路的,现在送上门的机会就在眼前,他们高兴都来不及,还如何不愿?
更不要说,有李易这个前途无法计算的家伙在,能够成为他的门生子弟,相比较拜入蔡邕门下得到的单纯声望,做李易的学生确实是一桩无法估量的投资。
当即,众人纷纷表示,将来一定会把自家子弟送入书院学习,
李易对众人的表现非常满意,也大包大揽的表示自己会好好培养学生的,不过,当张升等人问起书院的具体结构,李易却没有详细解释,只说一切都还在计划之中。
李易也是没办法,世家,寒门,这是泾渭分明的两个群体,虽然李易将书院划分为了内院外院,不至于叫这些世家感觉受到了侮辱,可他们心中肯定会多少有些不满。
所以,李易只能先叫他们将家里愿意进入书院的名单送上来,算是达成了书面月英,然后再对他们详细说书院的事情。
等那时候世家们纵然心中稍稍有些不满,也已经晚了,再加上李易做的也不是很过分,而且也表明了态度,入学就把世家子弟的地位拔高了一等,在生米煮成熟饭的情况下,他们还好意思找李易抗议么?
敲定了这件事,双方都很高兴,于是又喝上了,不过马上就有世家回过神来,那些文章呢,李易怎么还不开口?
有人捅了捅张升,低语几句,张升一拍脑门,苦笑了一声,对着李易一拱手,道:“襄侯,之前说的文章之事……”
李易似乎也是刚刚想起这茬,笑了一声,道:“多亏有你提醒,我险些忘记与诸位交代了。”
张升感觉这语气有点不对,但还是静静等着李易的下文。
李易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的说道:“实不相瞒,这几篇文章,都是我妙手偶得,顺手而为,兴致过了,文章也就断了,所以,这三篇文章的后半,暂时还在构思之中,想要补齐,怕是还需登上一段时日。”
一众世家愣愣的你看我我看你,全都不知道李易这是怎么个意思?
三国之化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