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张了张嘴,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装作没看到。
有些话不好说,也不用说明,毕竟这两人都是智谋之士,李易相信他们不会因小失大,而且,李易很明白他们的诉求,他们自己或许追求名利,但是,真正影响他们关系的,却是两人的女儿,李易想做点什么,还是从女人这一方面下手最为合适。
想明白这点后,李易笑了笑,说道:“能得蔡老相助,此乃大幸事,当有美酒助兴啊。”
蔡邕此刻已经收回目光,恢复了原本模样,闻言便笑呵呵的请人送上酒水,李易对他们二人分别敬了三杯,暖和了气氛,这才重新转回正事。
蔡邕拱了拱手,问道:“主公那三篇文章,句句经典,老夫拜服,用作启蒙绰绰有余,之前主公提起书院,可是打算以这三册书卷为根基?”
“正是!”
李易先是笑了笑,表示谦虚,然后说道:“书院,将来可分为内外两院,外院为基础蒙学,教人识字,读书,算术,明理,然后外院中成绩优异者,可以进入内院,内院所教则稍稍复杂,经史子集,兵略战阵,农田水利,医道数数,等等,这些只是暂定,待书院稳固,可继续增设学科,但凡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百姓,书院中尽可传授。”
蔡邕与黄承彦都是连连点头,李易的心果然很大,不过也很稳,知道循序渐进。
“书院初创,我打算以两位为副院,只是两位名声虽然响亮,但在书院扬名之前怕是没多少人会主动求学,所以,我打算在城外流民中选十岁到十六岁孩童分批次入外院,当然,年轻大一些也不是不行,只是需要他们主动上门求学才可以,只要开口求学,书院来着不拒,而且费用全免。”
李易正说着,看到蔡邕与黄承彦脸色明显有些不对,问道:“两位可是觉得其中有哪里不妥?”
蔡邕与黄承彦对视一眼,黄承彦开口道:“主公书院难道专收寒门子弟?”
蔡邕也脸色严肃的看着李易,虽然没开口,但与黄承彦明显是一个意思。
这两个人的心胸都是都是很宽的,并不会因为出身就小觑了寒门子弟,可如果李易真的要培养寒门打压世家,这几乎就是逆天而行了,是死路一条。
现在他们已经喊了主公,踏上了李易这条船,李易又是前路光明,自然不能看着李易在关键地方行差踏错。
李易瞧着两人谨慎的态度,摇头失笑道:“两位莫急,且听我说完。”
李易虽然脸上是笑着的,心里却是暗暗给自己提了个醒,他原本的想法是借用世家上位,然后成功之后再掉过头来清算世家,可现在看来,所谓世家,远比纸面上的两个字要有压力的多,眼前还没怎么着呢,这两位就紧张了起来,所以,自己与世家的关系,必须千万小心才是啊。
心里转过数个念头,李易解释道:“我方才说的只是外院,不要忘了还有内院呢。”
黄承彦忍不住插嘴道:“内院可是专收世家子弟?”
李易先是点头,旋即又摇头,道:“世家子弟多在家中蒙学,所以可直接入内院,不过需得缴纳学费,至于由外院进内院的寒门子弟同样如此,不过寒门弟子家中缺少钱财的话,可以用学成后的俸禄抵扣。”
说道这里,李易顿了顿,道:“外院弟子做人,内院弟子做官,大略如此,所以,内院弟子奉上些许束修乃是应有之意。”
众人都笑了笑,李易真的很大方了,而且内院外院差别明显,内院弟子除非脑子坏掉了才会与没收费的外院弟子比较。
李易继续道:“外院讲师随便寻找一些品行过得去的文士即可,至于内院就要慎重一些了,暂时只能由两位先生亲自讲学,弟子大概学习一年后出师,当然,若是两位喜爱,也可以将弟子在身边多留几年。”
蔡邕与黄承彦点点头,原本感觉一年确实太短,不好塑造,还好可以将好苗子多留几年时间,倒也算是可以接受。
只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些被留下的学生,才是李易的书院核心所在。
李易建书院,除了扬名就是给自己培养人才。
三国之化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