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阵型里不需要英雄,英雄也好平凡也罢,入阵即无名。这个阵型里不需要勇者,勇敢也好懦弱也罢,入阵即无名。这个阵型里不需要思考,睿智也好愚蠢也罢,入阵即无名。
此时若有人能从天空俯瞰,就会发现岛津聪的军阵是一个圆弧,它与塞拉堤北口两条沟壑连在一起,整弧长约一千九百米,对应沟壑的直径,呈一个标准的半圆形。军阵分为前后两列,呈犬牙状交错,两台机甲之间空开两米,中心较为稀疏,两翼更加厚实。圆弧之后,使用烟雾弹以隔绝视线,放置干扰器以隔绝电子侦测。使得敌军无法探知阵后的水沟,同时也隔绝阵内外联系。
阵的西侧,圆弧与北口沟壑相交界处附近,有一条天然小径可容数台机甲步兵并行进入朗道特峡谷底,这个季节谷底浓雾,森林茂盛,深不见底。
郑鸿贞率领的装甲骑兵两个大队,在水沟之外。岛津聪任其寻找战机。并嘱咐其若战事不利,可自行决断。唯独装甲骑兵可以轻易跨过水沟,进退自如。
进入科技时代的战争,本来是不需要所谓的阵型,但加载防护力场的战争装甲步集群,作战方式更接近于冷兵器时代的砍杀。各种横行于冷兵器时代的阵法,又被挖出来研习。
特别是第一次长夜战争之后,小野东三郎使用了华族远古的却月阵大放异彩,战争装甲步兵集团对抗越来越强调结阵的整体性。当然也有很多人会认为军阵是华而不实的东西。比如萨拉丁财阀就一直都认为,数量可以碾压一切。
叛军的特混军团八百多台战争装甲步兵,已经艰难的跨过了两条沟壑,这个过程中,他们遭遇了破甲弩的穿射,被摧毁了十多台,但相比于突破沟壑的代价,这点是微不足道的。
叛军完成集结后,密密麻麻的排列在这个一个多平方公里半圆内。待麦哈迈多夫一声军令下达,如一股钢铁洪流,涌向了半圆的最深处,很快两军就全方位接战。麦哈迈多夫打算执行内贾德的战术安排,把部队集中于中路,目标是将反弧形的弧顶冲开一个口子,使得联邦军一段段分割开来。等后续主力部队攻上来后,联邦军必然崩溃。
只是出乎麦哈迈多夫的预料,弧顶却怎么都冲不开。这个特混军团的战斗力实在是堪忧,没有锐卒也就算了,编制还乱七八糟。凭着个别强战的武勇,捏软柿子是可以的,但碰到了死战不退的岛津聪防御阵线,就如同踢在了铁板上。几次冲锋都被打了回来,叛军被打死的始终就是那几个勇敢冲在最前面的,久而久之就再也没人敢当这个出头鸟。而从大队长到小队长,将不识兵,兵不认将。谁都不愿意送死,谁也不服从命令。最后,贵族大队长只好带着自己几个熟悉的同伴冲了上去,结果前锋大队就此没有了大队长。
前锋部队冲不开防线,后续部队就挤成了一团,半圆中部的叛军机甲越来越密集。而此时岛津聪又命令圆弧两翼的联邦军向中心逼进,形成了对叛军特混军团的挤压。而在阵外待命的郑鸿贞不失时机以平地飞行器跨过人造水沟,两个机甲骑兵大队飞速穿插在了塞拉堤北口两条沟壑当中,成功利用前后两条沟壑拦截了叛军后续部队的支援,以及阻断了特混军团的退路。
岛津聪利用两翼军团的前进,把包围圈越缩越小。而叛军的八百机甲相互挤压践踏,一些有战斗力的也被困在当中动弹不得。外圈的叛军在联邦军整齐配合砍杀之下,如被割的韭菜般,一圈又一圈的倒了下去。但为了活下去,叛军还是做出了困兽之斗,无论是郑鸿贞的装甲骑兵还是岛津聪的无名阵,都在这种死斗中出现了损失。终于联邦的半圆弧出现了一个缺口。有个机灵的叛军从缺口处发现了一条可以逃离战场的小道,就带头脱离阵线奔跳而去。其他叛军见有了活路,也纷纷循着那条小路而去,叛军最后有组织的抵抗也因此崩溃。他们不求比联邦军跑的更快,只求快过友军,死道友不死贫道即可。联邦军确实也在疯狂的收割着那些跑慢的叛军。至战场战斗结束时,半圆之中倒下了六百多具叛军机甲残骸,其中包括了叛军军团长麦哈迈多夫少将。有一百多台叛军机甲则遁入了郎道特峡谷内,不知所踪。
长夜年代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