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活着再见
超小超大

第二百三十五章胜利日(二) (3-1)

8月15日中午时分,陶司令和一众军分区干部在位于圪庄台的指挥所内团团围坐,桌上的老式收音机发出嘈杂的声音:

“再次播报瑞士政府转达之日本政府投降电文

关于日本政府八月十日照会接受波茨坦宣言各项规定以及关于美国贝尔纳斯国务卿八月十一日以中美英苏四国政府名义送致的复文,日本政府谨通知四国政府如下:

关于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的各项规定事项,天皇陛下已颁布敕令。

天皇陛下准备授权并保证日本政府及日本大本营,签订实行波茨坦宣言各项规定的必需条件。天皇陛下准备对日本所有海陆空军当局及在各地受其管辖的所有部队,停止积极行动,交出军械,并且准备颁发盟军统帅部执行上述命令所需的各种命令

下面重复播报”

只在一瞬,指挥所里就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鬼子投降了!”

“噢!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小日本投降了!”

陶司令很快就冷静了下来,大声道:“都穷叫唤什么?通讯员,赶快去向各团传达,鬼子投降了!”

几个通讯员立刻反应过来,连忙欢呼着冲出指挥所。

很快,圪庄台周边就传来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喜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几个驻地。

在震天般的呐喊声中,战士们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欢呼着、跳跃着,发疯似的狂呼乱叫着,巨大的声浪让方圆几十里地都陷入了沸腾。

驻扎在韩集的新编五十四师师长陈兴晟这两天踌躇满志。

根据情报,城内的鬼子在接到无条件投降的命令后,已然斗志全无,他们除了哨兵都龟缩在兵营里,有的抱头痛哭,有的狂喊乱骂,有的唱歌喝酒,有的傻笑不止,还有些冥顽不化的家伙干脆选择了自尽。

新编第五十四师已经牢牢控制了临城的东西南三面,唯有北面被八路军所控制,陈兴晟已经向八路军发出最后通牒:其一,八路军对于放下武器的日军,不得采取任何行动,其二,五日之内,八路军必须撤出临城周边,等待进一步命令。

为以防万一,陈兴晟还下了一招暗棋,他已派出秘密特使联络了伪军大队长王长庚。

他不但许以重金,还颁发给王长庚顾长官签名的委任状,委任王长庚为新编第五十四师暂编第二六四旅旅长。

王长庚欣然受命,陈兴晟给王长庚开出了如下任务:立即把国民政府的旗帜插到各要害部门,并以新编第五十四师的名义严守各门,防止八路进入。

眼下,陈兴晟对临城势在必得,他甚至认为,临城的一切已是他的囊中之物了。

8月17日晚,陈兴晟的特使周明礼坐在插满青天白日旗的吉普车上,威风凛凛地进入东门,于临时搭建的谈判所内和日军代表谈判。

日军代表出人意料地提出,投降可以,但受降仪式必须有八路军代表参加。

周明礼大怒,拍着桌子斥喝道:“荒唐!国民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国军是中国的唯一合法军队,你们必须向国军投降,不能有八路军代表参加。”

谁知日军代表不卑不亢,“你们国军打不过我们,如果同意,我们投降。如果不同意,只管来打,打赢了我们才投降。”

眼见劝说无效,周明礼恼羞成怒:“限你们二十四小时之内开城受降,不然的话,我们就攻城消灭你们!”

“那么,就恭候了!”日军代表说完,居然拍拍屁股转身就走。

二十四小时以后,日军仍无动静,陈兴晟大怒,下令二六二旅攻城,周明礼大惊失色,连忙劝说,说是八路在一旁虎视眈眈,现在交战只能让八路渔翁得利,不如顺其自然。

陈兴晟无奈,只得派周明礼再次进城,通知日军愿意接受相关条件。

周明礼终于在临城司令部内见到了中村,双方详细商讨了有关细节,约定在五日以后举行受降仪式。

目送周明礼离开,中村颓然走到房屋一角,将目光投向摆放在那里的祖传战刀。

抗日之活着再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 连载中
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
白眼熊
东汉末年 外戚、阉宦、朝官,争斗将休。 士族、豪强、小民,死伤不绝。 天下一隅的辽东, 收集技术、发展经济、力图工业。 穿越者的蝴蝶翅膀扇动,天下又将何去何从?
146.3万字5个月前
不让江山 连载中
不让江山
知白
我本观天下,满是英雄豪杰。我再观天下,皆为乌合之众。这江山万民与其交给你们,不如我自取之。
529.8万字4个月前
大明我主沉浮 连载中
大明我主沉浮
春风似二月
明末乱世,李闯王颠覆天下,诸雄并起。崇祯三子朱慈炯,先监国,后于军前登机,挽大厦于倾倒,平定诸乱,重塑大明,史称世祖神武帝。
19.1万字4个月前
大秦我和白起一起挖坑 连载中
大秦我和白起一起挖坑
会飞老虎
穿越回到秦国秦昭襄王时期,并且成为白起的兵,看我如何忽悠白起和我一起挖坑.......
13.6万字4个月前
匡扶大汉 连载中
匡扶大汉
小小马甲1号
东汉末年,群雄争...... 不!有我匡扶大汉,谁也别来捣乱!
34.7万字4个月前
明十义 连载中
明十义
许乖崖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朱棣驾崩,新皇上任之际,大理寺书办密室被杀,自此大案频发,当朝权贵纷纷卷入,庙堂动荡。一系列看起来毫不相关的大事件,最终藕合珠连,拼凑出背后一张张草根的面孔,勾陈起十几年前尘封的惊天冤案。。。 明十义,且看大明朝的厨子、番子、道士、和尚、江湖人……等如何在权柄炙烤下斗智斗勇。 新书交流QQ群:783100372
22.7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