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叶明看来,那艘核潜艇的航模或许给了黄老一定的启发,但要说对黄老的技术提升有多大帮助,恐怕没有那么大的效果。
诚然,那时候华夏虽然有核反应堆,但如何将它变成核潜艇的中枢,这显然是困难重重。
霉国的核动力潜艇是在1954年下水的,经历了“常规动力水滴型——核动力常规型——核动力水滴型”三部曲,苏联的研制经历略为坎坷,经历了迂回曲折的六部曲。
而华夏则是一步到位,直接就借鉴了霉制的最新核动力水滴造型,但是借鉴了造型并不代表就能造出核潜艇了,那时候的华夏要钱没钱,要技术也没技术,有的只是那颗恒心,虽然没有实验材料,但黄续华也有办法,他们研制部请了一位手艺非常好的木匠,这位木匠同志可是经历了严格的技术考核才筛选出来的幸运儿。
这位木匠成了核潜艇项目的模型总设计师,这是因为,华夏最初的核潜艇模型是按1:1的比例完全用木头制作的,而且它有着逼真的五脏六腑,宛如一艘超级玩具,把它放到水里还能通过控制让其上浮下潜,可谓是巧夺天工一般。
国产核潜艇就是这样,在YN省阳宗海湖边的一条木壳“大雪茄”里孕育出来的,几度寒暑,这些尖端科学的精英们就在纷纷扬扬的锯末与刨花中验证了核动力潜艇的制造方法。
从木壳到铁壳,从1965年到1970年,只用了五年时间,黄续华带队研制的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成功下水,这份成绩单自然是功勋卓著的。
其后,在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研制过程中,黄老又创造性地提出并运用了“毒蛇”理论,并大胆取消大陀螺设计,积极协同弹道导弹项目组的设计与试验,在他的努力下,首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于1981年4月30日成功下水。
军工霸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