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远城里转了转,高函实在没觉得这里有什么好看的地方,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军营,举目所见的也是军人们,倒是身边的陈乐等人,对这宁远颇为好奇,并时不时的将这城池,和北港比较一番。
高七跟在高函身后,眼睛四处乱瞟,他们这一行人在宁远城里,其实相当的扎眼,且不相貌服色,光是精气神,他们这行人就比这宁远城里处处可见的士兵们要强上许多。
吴三桂留下的一个人,作着他们的向导,当高函提出要去城头看一看的时候,那向导犹豫了一下,在城下找了人了,居然也拿到了许可令牌,这对高函来,还真有些意外。
对于炸死努尔哈赤的宁远大炮,高函其实一直都想观摩一番的,当然,他非常确定,现在他北港火器厂出产的大炮,肯定会比当初朝廷花费重金安置在宁远的那十六门大炮要好,但是,北港火器厂的大炮再好,也没轰死过努尔哈赤不是。
城墙巡逻的士兵,警惕着看着他们这一行人,有人过来查问,向导上前低低了几声,那查问的人,朝着前面一指,大概就是只能在这里看看转转,不得乱走的意思。
高函无所谓,在他视线距离里,就有一个炮台,实际上,当初宁远城头上,到底是哪一门大炮炸死的努尔哈赤,这已经无从考究了,不过,想来,这十六门大炮都有可能。
他走近炮台,炮台旁边的士兵警惕的看了他们一眼,又看了看向导,没有出声。
大致是十八磅的大炮,标准的葡陶牙铸造工艺,高函稍微看了一看,心下了然,当初在濠镜澳的是时候,他得到过两门十五磅炮,据是从暹罗还是安南的某个城头上拆下来的,看起来就是比这宁远的这炮稍稍上那么一号。
大炮维护的很好,估计除了炮台上的士兵,还专门有士兵负责维护,在炮台后城墙的边上,还有一个耳室,高函估计,那里大概就是存放火药和炮弹的地方,甚至可能还有些在雨雪气里遮掩这炮台的器具。
看起来,关于如何使用这些火炮,在宁远这边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作战操典和后勤维护制度,高函觉得,如果吴三桂真的和自己一起去大凌河城的话,他们之间可能又多了一个话题,对于关于这些宁远守军如何安置使用这些大炮,他很有兴趣了解一下,这些东西,对于锦衣卫的炮营,显然也是非常有用处的。
看过炮台,高函很识趣的没有再要求在城头上闲逛了,走下城头的是,几个曾经在吴三桂身边出现过的士兵,等候在了那里,带来了吴三桂代表他父亲邀请高函赴宴的邀约,看了看色,高函发觉,竟然已经不知不觉到了中午。
大概在宁远城里,自己的行踪对于吴家父子是透明的吧!高函笑了笑,跟着那几个士兵,欣然前往镇守府。
镇守府是宁远城里的叫法,其实,除了镇守府之外,还有总兵府,守备府等各种叫法,反正不管怎么叫,有一个倒是觉得不会弄错的,那就是住在这个地方的,肯定是宁远地位最高,可以指挥宁远全部驻军的将官。
就譬如现在的吴襄。
他的官职是辽东总兵,宁远镇守,在宁远城里,算是一不二的人物了,但是偏生对于他唯一的宝贝儿子,他却是无计可施。
吴家不是就仅仅这父子二人,吴氏一族几乎都在他的庇佑之下,月前他找了人,让儿子去京师,以为儿子可以在京师呆上一段时间,对于他这样久经战阵的老军伍来,重筑大凌河城意味着什么,他可比他那个浑浑噩噩的儿子要知道的多的多了。
大凌河城那边,势必有一战的,区别在于,这一战是来的早还是来得晚,但是,不管早晚,一旦大凌河城那边开战,他宁远的守军,势必要是去援救的。
离开墙高炮利的宁远,他手下的兵马的战力如何,他清楚的很,一旦和鞑子遭遇上,那就是一场恶战,血战,甚至是一场死战,他可不想吴家唯一的希望,那个时候还在军郑
但是好死不死的,这家伙居然不到一个月,就从京师那边回来了,这还不算,据他,和他回来的还有锦衣卫的人,还非得让他见上一见。
盛明天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