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军行,炒菜霸道,这几天我看了,在咱家他炒菜应该是这个。”忠清竖起大拇指说。
李爽说:“他炒菜好,在滨海举行厨艺大赛回回第一,不是普通大赛,是整个滨海有名的饭店在一起比,全都现场操作,真才实学。”
“嗯。”忠清肯定的点头,说道:“这点我信,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他炒菜有谭师傅风格,稳定、严谨、不拘一格,火候掌握的相当好,并且少油少盐少糖,小菜做的干净利索,挑不出毛病。”
“他主要是跟谭师傅干的时间长”华清说,显然是年轻气盛有点不服。
忠清不客气的对弟弟说:“你也没少跟谭师傅干,忙的时候照样乱。不行就是不行,说你就听着得了。”
华清打小就怕哥哥,见哥哥这么说也就不再张嘴,但心里还是不服,想找时间见识见识杨志军炒菜。
这时张丽提了一嘴,“老谭今年四十了。”
“对呀,老大四十了,可以收徒弟了。”李爽兴奋的大声说,同时看向华清。
华清说:“我知道,这不过完年一直忙了,没倒出时间来,我省思等他回来提这事呢,他也早答应了。”
张丽说:“要拜师抓紧,正是机会,过这村就没这店了”
李爽和华清早就想拜老谭为师,只是老谭说不到四十不收徒,所以这事就一直拖着。
今年老谭四十,可以收徒了,李爽和华清的心就活起来。
关于李爽和华清拜老谭为师这事张丽和忠清大力支持。
忠清是岁数大了,加上和老谭处的和哥们儿似的,想拜师说不出口,再说老谭不可能收。
老谭的一贯原则是肩膀头齐为弟兄,不愿意搞师徒那一套。不拜师该教的也教,从不藏私,这一点他做的很到位。
拜他为师主要是奔着他人品去的,人做的正到哪都受尊敬。
俗话说三分厨艺七分厨德,当厨师光菜炒的好不行,德行也得好,为人得正。
一菜好不如满身德,百菜香难比福报长。说的就是这个理。
不少厨子菜做的叫人竖大拇指,一看人品都禁不住摇头。这样的厨子到哪都是头几个月行,老板认可,甚至当宝似的养着。时间一长就完了,原形毕露,无德毁店,老板像送瘟神似的将其送走,并拍手称快。
厨子做到这个程度也就到头了,厨师圈很难混下去。
比如原先张宇饭店的大虎,现在已经不在呼市了,听说去了外地。
“谭师傅要是收你,就老实的跟着干,不但学菜,主要跟人家学学咋做人。”忠清对华清说。
“那保证的,来饺子馆三年,我一把扑克都没摸,还不行?”华清说。
“瞅你那点出息。没谭师傅你能当厨师长?你现在的工资比李旭都高,得感谢人家谭师傅,是人家把你带出来的。”忠清严肃的说。
“我这不是要拜他为师吗?”华清小声叨咕。
“拜师不是嘴上说的,小伙子,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知道不?知道谭师傅为啥说四十以后才收徒弟不?人家不是不收,是看你像不像样,值不值?收徒弟担责任,你以为谭师傅像那些人似的,靠收徒弟赚钱呢。”忠清敲打弟弟。
“我知道。”
“知道就好,谭师傅真收了你,你得像对咱爹一样对人家,别给谭师傅丢脸。”
忠清的嘱咐是对的,这也是一个厨子的操守。他愿意弟弟成为老谭的徒弟,在他心里一直拿老谭当师父对待,十分尊敬,老谭当师父合格。
四个人又聊了一会儿,小高下班过来接李爽回家,话局也就相跟着散了。
初春的夜晚带着丝丝凉意,小风吹在脸上依稀有着冬天的记忆。街灯安静的照着马路,车和人都很少,劳累一天的人们已经进入了梦乡。
小高骑着电动车,李爽坐在后面,两只手紧紧地搂着老公的腰,把脸贴在背上。
“老大从呼市回来我就和华清拜师。”李爽说。
“谭师傅收你俩吗?”小高问。
厨子的平淡生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