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远会演奏战争狂想曲吗?
当然不会。
这可是古典乐比赛,战争狂想曲说到底夹带一些流行元素,如果是初赛、海选赛或淘汰赛时,面对一般的对手,他或许还会任性的弹奏一两曲流行乐。
但在这关键时刻,他可不会去做掉链子的事情。
任性或许是一种个性,但过了头就变成了愚蠢。
肖恩下台后,在人们的瞩目中,廖远站起身来,向林微音等人露出自信的笑容,然后便是一步一步,登上了演奏的舞台。
看着老师的步伐,吴迪心里忽然有些明悟。
在此之前,他参与过许多比赛,每一次演奏都会迫不及待的上场,仿佛从选手席到舞台的这段路程非常让人不适。
但今天,他忽然发现,不管是肖恩还是此刻的老师,在这段路程中,都是不疾不徐。
每一步,都仿佛饱含深意,慎重而庄严。
吴迪仔细的观察着老师的姿态,内心不自觉的开始模仿。
与此同时,他发现,看起来轻松无比的老师,从离开座位的那一刻起,虽然依然笑容满面,但浑身的气势,却像是干柴遇到了烈火一般,一下子便点燃起来。
每一步都是蓄势。
当廖远走到了舞台中央,向观众行绅士礼,并缓缓坐下的时候,那股气势,已经积攒到了顶峰。
所有人的目光都情不自禁被吸引。
整个大厅寂静无声。
人们的目光,随着廖远微微抬起的手指,而缓缓转动。
仿佛凝固的画面突然被烈焰击碎。
下一刻,宛若风暴般迅疾却有序的琴音扑面而来。
人们屏住了呼吸!
这是贝多芬升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
即月光奏鸣曲之第三乐章!
磅礴却精巧的结构与美妙的钢琴性效果,再加上充实的音乐内容,让这急风暴雨般的旋律中,包含着各种复杂的钢琴技巧。
那音乐里,有着一种巨大的愤懑情绪,以及,让人震撼的高昂斗志!
1796年,26岁的贝多芬,正处于创作和精力的巅峰时期。
但命运向他露出了狰狞的面孔,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就发现自己的听力急剧下降,对于一位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钢琴家和音乐家来说,听力的衰退不啻于世界末日。
但贝多芬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并说出了那句传送千古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他的朋友。
彼时,他还经历着另外一种痛苦,即爱情的折磨。
那个阶段,关于音乐家在月光下即兴演奏的种种传说非常盛行,着名的月光奏鸣曲也诞生于这个时期。
但触动贝多芬创作的却不是皎洁如水的月光,而是贝多芬与朱丽叶塔圭查蒂第一次恋爱失败后的痛苦心情。
这一年,31岁的贝多芬病情再一次加重,他的性格开始变得更加敏感而容易激动。
这时,一个充满魅力的姑娘朱丽叶塔圭查蒂闯入了他的生活,双方彼此都有着极大的好感,于是很快便展开了一段热恋生活,月光奏鸣曲中的第一乐章,便是完美展现了这段爱情的美好。
但是这段爱情不仅没有结果,反而深深地伤害了贝多芬。
朱丽叶塔是伯爵的女儿,她比贝多芬小14岁,两人虽然真诚相爱,但因为门第的鸿沟,又迫使两人分手。
到1802年初,她已另外爱上了罗伯尔哈伦堡伯爵,并在家庭的驱使下于1803年和他结了婚。
贝多芬在遭受这一沉重打击之后,把由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内心痛苦和强烈悲愤,全部倾泻在这首感情激切、炽热的钢琴曲中。
所以,这首曲子是献给朱丽叶塔的,并非如小学课本里描述的那样偶遇盲姑娘云云。
贝多芬当时正被耳聋折磨着,而这段失恋则进一步把他推向死亡的边缘。
帝国巨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