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拂晓时分,顾鸣也与马匀、许加应、刘强西一起来到了贡院外。
等了差不多半个来时辰,人群突然开始骚动起来
“来了来了”
不远处,几个官员在一队官员的护送之下迈着大步走了过来。
答案即将揭晓。
一众考生的心也开始“怦怦”跳动起来。
虽说他们已经经历过乡试,但这会试的规格高太多了,谁不想更上一层楼?
在一片期待与惴惴的眼神中,榜单终于张贴到东墙上。
几乎所有人的眼光都瞟向榜单最醒目之处
“太好了,顾兄,你是今科会元!”
随着马匀一声大喝,现场瞬间沸腾起来。
毕竟,顾鸣的名头太响了。
这次会试,私下里竟然还有不少考生押注,押他能否高中会元。
这下没有什么悬念了。
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则为会元。
贡士只能算是进士副榜,必须要等到殿试之后方才算正式晋级为进士。
原则上殿试不会再落榜,只是排个名次,比如状元、探花、榜眼。
除非是一些上榜者作弊,在殿试时表现太差,那样的话后果就严重了,不仅作弊者会受重处,幕后协同考官也得揪出来从严处置。
所以,会试一般极少出现作弊者,因为风险太大。
“恭喜顾解元不不不,现在该称一声顾会元了。”
“这要再高中状元,那就是连中三元,将开创本朝先河”
连中三元,意思是指乡试、会试、殿试连续夺魁,获得解元、会元、状元功名。
自古以来,连中三元者并不多,至少当朝立国数百来,还从来没有出现在连中三元的情况。
连中两元者倒是有几个,有的是中了解元与会元,却与状元失之交臂。
有的是中了解元,却没中会元,之后又中了状元。
有的是没中解元,但却中了会元与状元。
现在,顾鸣已经中了两元,再加上之前就是钦点的解元,故而在不少考生看来,中状元估计问题不大。
真的是让人心情矛盾,又羡慕、又嫉妒、又恨!
特别是像乔永晋等人这样的各省解元,一见顾鸣再次夺魁,心情更是复杂难平。
毕竟,他们也是有野心的。
虽说还有殿试的机会去争取一次,但当初来京之前的那股雄心,已然湮灭了大半。
重要的是,他们现在已经知道会试之时的异象正是顾鸣所引起的。
仅凭这一点,他们便拍马难及。
只是,一众考生根本猜不到,这次阅卷的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
按照科举的规则,收卷之后皆会实施“糊名考校”。
也就是说,将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用空白纸覆盖,再加盖骑缝章,免得考官营私舞弊。
如果有需要时,甚至还要将所有试卷全部誊写一遍,这样就算想从字迹上辨认也没用了。
不过当朝几乎没有誊卷的规矩,只实施糊名。
但就算是糊名,顾鸣的试卷依然还是被一众主考官与同考官识别出来。
主要就是因为那首三字经。
这事,已经在京城传的沸沸扬扬,而且他们当时就在考场,感觉更加直观,认定了这三字经便是顾鸣所作。
如此一来,那些对顾鸣心存不满的考官自然就有机会打压了,故意压着他的试卷不予推荐。
按照一贯的阅卷规则,一般要先由阅卷人员评阅,荐卷。
随之交由同考官阅卷。
假如同考官满意的话,便会批上一个“取”字,最后再将批了“取”的试卷交给几位主考官。
假如主考官也满意的话,便会在试卷上批上一个“中”,意思就是录取了。
结果,顾鸣的试卷正好分到了一个不满他的同考官手中,直接就给压了下来。
我在聊斋写小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