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两天时间,又造出了好几张大纸。
并且由于已经有了经验,同时有吕雉和吕素帮着裁布,并且加入了一些别的佐料,比如说白色石灰等等。
以至于造出来的纸已经开始漂白,不再是原本那种黄色。
而且其柔顺程度,也有很大的提升。
而此时,做出了几张看起来已经足够厚重的纸张以后,韩信开始写出自己的论文了。
一次,韩信只不过是跟秦始皇简单的描述了一下,关于府兵制度的基础论断而已。
此时跟唐朝时期毕竟已经不同,科技程度和实力程度也差距极远。
因此在很多问题,对于组建府兵制度,还需要进行一些修改。
自从当秦国将军以后,韩信对秦国的军事制度也有一些了解。
所以对于组建府兵制度,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并且要依照秦国的制度要进行改革。
府兵制的重点在于,训练足够强大的精锐部队。
在各地要设立折冲府。
选择身体强壮,没有疾病的壮丁入伍。
只要选中了,就立刻将这些人,还有他们的家人,一起安排到军屯之地集中安置。
这样,他们就是国家的储备军户。
当然,储备军户是有好处的。
比如说,他们可以根据比例,得到一份田产,并且免除田赋。
当然,有所谓的得到,就必须有所谓的义务和责任。
与此同时,也不能够说,成为军户就高枕无忧。
一旦壮丁在战争当中残废,或者阵亡,则土地田赋立刻收回。
如果有一定的军功,就可以由地方支付禄米。
如果没有,就只能够得到一点点抚恤金,然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的确是个很残的政策,但没办法,这就是世道!
毕竟军户享受免税和分得田产的政策,就必须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这个是肯定,没办法避免的。
另外,储备的军户,或者在耕作的农业时期,都必须集中保持训练。
并且作战只是所谓的盔甲和兵器,都必须自己出资打造,自己出资保养。
这样的话,有两个好处。
那就是第一,如今整个大秦帝国加在一起,才不过两千多万人口。
有很多的好田地,根本就没有开发出来。
尤其是关中和三川郡,魏地一带,属于中原腹地。
那里的田地,有很多都是肥沃之极。
但是却因为限于人口,以及各地的平衡的原因而无法发展起来。
如果可以采取府兵制的屯田制度,就可以极大的带动关中和巴蜀以及三川郡,魏地,甚至江东的农业。
韩信可是非常清楚,虽然说现在的关中和中原,也就是三川郡和魏地,是属于中原的经济发达地区。
这里的粮食亩产那是很高的。
但是其实江东那块地方,发展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后世的江南可以成为所谓的鱼米之乡,那可不是说着玩的。
因此对韩信来说,如果要选军户基地的话。
关中和中原以及北方的燕赵之地,要派遣一支。
但同时,南方的江东一带,也必须要设立一支。
一方面,可以带动江东的
另一方面,也可以防备那些山越人的攻击。
所以带动农业,进行统一的军屯制度,是府兵制的一大特点。
只不过由于唐朝后期的土地兼并,才达到这样的制度变成了毒瘤。
但是如今的大秦根本就没有这样的问题,土地兼并那早得很呢!
至于这第二点,自然不用说了,由于设立了正规的军区,也就是军户屯地,那么只要发生战事,几大军区可以迅速的集结起强大的精兵。
到那个时候,大秦军队的战斗力将会产生一个质变。
老子是韩信,就效忠大秦了咋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