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说文解字》,《康熙词典》里也有用同音字注明,dan这个发音,在某些地方的方言里,代表石。”
“经过几百年的传播,民间也都接受了dan这个发音,所以到了现代,我们的《新华字典》就将这两个发音,作为多音字收录了进来,并且在注释里说得很清楚,其古音念shi。”
“所以,老师的一石(shi)米这个说法,非但没错,反而还更专业。”
林晨的这番话,引经据典,逻辑畅通,有理有据,怼得爱出风头的查涛完全无言以对,男生大张着嘴,愣在那里,半天组织不出一句语言。
“哇!我刚刚查了一下,是真的诶!这个字在古代真的念shi!”
“我去,我还一直以为只能念dan呢,今天算是涨知识了哈!”
“学到了学到了,我会去就要在高中群里拿我的语文老师开刀!”
有几个学生在网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林晨说得完全正确。
林晨继续道:
“本来,争论这种事情,就跟《孔乙己》里,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一样,没有多大意义,但是你这种未经考证,单单是凭着自己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知识储备,就一天到晚不停地拿出来卖弄的行为,让你这个人看起来真的很可笑。”
“对了,顺便问一句,大作家,你看过《孔乙己》吗?”
被这么漂亮的女孩子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打脸,查涛肺都要气炸了。
必须把面子夺回来!
他额头青筋暴起,提高了嗓门,用近乎是吼起来的声音说:
“切!你不就是在咬文嚼字方面多下了点功夫而已,有什么好得意的?!研究历史,靠的可不是去扣一个字有几种读音!”
这家伙还不知悔改,仍旧试图扳回一局。
讲台,年迈的老教师也是笑呵呵地看热闹,并没有打断他们的意思。
事到如今,林晨也不打算再给这个自以为是的家伙留什么面子了。
“呵呵,说得好像你在其他方面就很懂似的?”
“好,我今天就来好好给你一堂历史课吧!”
“就比如,刚刚你说的,宋朝经济第一,百姓生活富足,前半句没问题,宋朝的经济确实是很发达,国库充盈,朝廷手里钱多,但你要说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好,那纯粹就是在放屁!”
“不但过得不好而且还很惨,非常惨。”
“这话可不是我自己闭着眼睛乱说的,我可以先给你列举一些证据。”
“老小相依来就南,南人丰年无自食;你自称懂历史,这句话听过吗?”
“这.......这句诗我当然听过!”
查涛依旧嘴硬。
“是吗?谁写的?诗的名字叫什么?”
“这.......”
查涛答不来,这逼还没装好,就立马露出了马脚,他只感到此刻自己的脸是火辣辣的烫。
“告诉你吧,大作家,这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写的七言绝句,《河北民》。”
“以你大作家的文学素养,想必用不着我来翻译一下这首诗想表达的意思吧?如果真的不懂,打开手机搜一下便是。”
“陶尽门前土,屋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这是宋仁宗时期,梅尧臣说的。”
“官家不爱农,农贫弥自忙。”
“未知秋成期,尚足输太仓。”
“这是《资治通鉴》副主编刘攽说得。”
“简单翻译一下最后两句,就是说宋朝农民忙碌了一整年后,都不知道秋收以后,这粮食够不够交税到官仓那里去。”
“这是历史的大家们对北宋民生疾苦的一些描写,那再来看你鼓吹的百姓生活水平高的南宋。”
“古者刻剥之法,本朝皆备。”
“这是朱熹说得。”
“丈夫力耕长忍饥,老妇勤织长无衣。”
“这是南宋诗人徐照写的。”
刚开学,我被迫女装参加军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