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木点了点头,没人,那就对了。
鲜红的脖子忽然延伸出一根红色的线条,
方木心跳加快,顺着线条的方向慢慢回过头。
“竟然是他!!”
方木打了个哆嗦,随之满脸疑惑。
“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秦风双眼死死的盯着尸体,
“不对,这不是刀伤。”
方木看了他一眼,“锋利,却不是刀…”
“嗯,”秦风吸了口气,低声说:“血迹lvis,即低速度撞击飞溅形态,物体与接触面以每秒少于1.5米的速度接触的血源,lvispattern样式的血迹通常直径大于3毫米,所以,如果他是被刀切断脖子,根据惯性,刀不会停下来,而是在墙壁留下痕迹,可墙壁什么也没有。所以,只可能是别的作案工具。”
方木眼睛一亮,“你刚说什么?惯性!”
他忽然想明白了,身后的那个凶手,是如何杀人的!
谜底就是——速度!
乘务员和警察正地毯式的排查着凶器,每个人的行李包,犄角旮旯都不放过。
速度…
利用速度杀人,那么…
方木打开手机,查询着火车的信息。
1.“t”字头,但未挂kd的,限速160公里(162公里)。
2.“t”字头,加挂kd的,限速140公里(142公里)。
3.“k”字头、“n”字头,限速120公里(122公里)。
4.普快,限速120公里(122公里)。
5.货车,限速100公里(102公里)。
6.单机挂车,限速5公里。
7.出库机、入库机,限速20公里。
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开了3个半小时,每次中转站停留后,起步加速度为25,如此一来,火车进入隧道时的速度为72km\/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可以在鸣笛后2s时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声,这么一来…
2s内火车所走路程:s1=v1t=20m\/s×2s=40m;
2s内声音所走路程s2=v2t=340m\/s×2s=60m;
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s=(s1 s2)\/2=(40m 60m)\/2=360m。
在这期间,他还活着。
进隧道后,要将整个车厢全部包裹在黑暗中,那就要在第四秒至第九秒之间动手。
也就是说,这个人,是在五秒钟之内被杀的。
方木盯着脖子的切面,瞳孔骤然一缩,想到了什么,立马将头贴在玻璃,死死的盯着车轮。
半分钟后,冷冷的抽了口凉气,看着秦风:
“我知道,凶手是怎么杀人的了。”
秦风瞪大眼睛:“你,你找到凶手了?!”
方木点了下头,将脑袋凑过去:“凶手利用内燃机往复活腮式的曲柄连杆结构杀人!!”
“首先,车辆在行驶时,曲杆做着匀速圆周运动,而密封的气缸是实现工作循环、产生动力的源地。
各个装有气缸套的气缸安装在机体里,它的顶端用气缸盖封闭着,活腮可在气缸套内往复运动,并从气缸下部封闭气缸,从而形成容积作规律变化的密封空间。
飞轮能储存能量,使活腮的其他行程能正常工作,并使曲轴旋转均匀。
为了平衡惯性力和减轻内燃机的振动,在曲轴的曲柄还适当装置平衡质量。
凶手,在火车发动前就已经设计好了一切,杀人凶器就是“钓鱼线”!
将钓鱼线事先缠绕在活腮环,火车进隧道的瞬间,剪断鱼线,行驶的惯性会给空中的鱼线提供一个惊人的加速度,切割完毕后,通过车顶的链接,到达第二节车厢,从中央空调飞出车外……
不留就任何痕迹!
破案:我才是推理界的天花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