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年代中期的宝鸡农村盖房子,可是一家几口人,要全部上阵的,
毕竟,那个时代,大家都没有钱,雇不起多少的工人。
这个时候,赵秋燕心意已决的,告诉父母亲,说道:
“没事,我就当一个劳力,我们一起盖房子吧……”
这个时候,赵秋燕父亲,看着女儿单薄的身体,不忍心的,说道:
“孩子,你又瘦又小,怎么能干得动,盖房子那种苦活呢?”
那个时代,因为机器设备,非常的少,
所以,大部分盖房子的工作,都是需要靠人的体力,来完成的。
只见,赵秋燕拍拍胸口,告诉父母亲,说道:
“爸爸妈妈,你们就放心吧,我现在可是一名,石油工人了呢,我这几年在陕北的黄土高原,在甘肃的陇东高原,在新疆克拉玛依的钻井队上,什么苦都吃过,相比钻井队上的石油工人干的活来说,盖房子干的活,吃的那点苦,真不算啥啊……”
这个时候,当赵秋燕的父母亲看到,女儿一心要帮着他们,盖房子的时候,
他们也便,答应了女儿。
就这样,赵秋燕家的房子,开始盖了。
当盖房子开始之后,赵秋燕作为一名小工,不是活沙子,就是铲水泥,
要么,就是和工人们,抬着非常重的楼板,往房顶上放。
虽然,赵秋燕的假期,只有短短的40多天,
但是,在家里面的这快一个月的时间,竟然把房子,盖成了80。
盖房子,是非常累的,
每天,从早忙到晚,一刻也不得休息。
而且,最主要的是,因为盖房子的人,比较多,
所以,赵秋燕和母亲,要负责家里面,所有工人的吃饭。
那个时代的农村人,主要就是以玉米和白面为主。
因为,工人们干活耗费体力,
所以,赵秋燕和母亲,每天中午的时候,就给大家做面条吃。
因为,人太多了,
所以,赵秋燕和母亲,每次要活,很多的面,
而和面,又是一个力气活,擀面,更是力气活……
而当赵秋燕看到,母亲干了一天活了,还要和面,擀面的时候,
她便把做饭的这个任务,给接了下来。
就这样,赵秋燕白天干活,晚上的时候做饭,非常的辛苦。
时间,过得很快,
当赵秋燕马上,就要到回单位的时候,
她惊喜的看到,房子已经盖的差不多了。
这天,正当赵秋燕站在,马上就要盖好的新房跟前,欣赏的时候,
突然间,赵秋燕的父亲和母,亲带着一个男孩,还有媒人,走进了赵秋燕家里面。
这段时间,因为赵秋燕从遥远的新疆回来,
所以,家里面经常过来一些村民们,询问赵秋燕关于外面的世界。
所以,当赵秋燕看到一个年轻的男孩,和一个女人进来的时候,她也没有惊奇。
可是,让赵秋燕不知道的是,这是赵秋燕的母亲,偷偷的给赵秋燕安排的,相亲的对象。
只见,当赵秋燕母亲带着媒婆,和那个年轻男孩进来之后,
她就主动给那个男孩介绍着自己的女儿赵秋燕,说的:
“军海,这就是我女儿赵秋燕,她在长庆钻井队工作,这段时间,主要在新疆工作的,她毕业于长庆石油学校,现在是钻井队的一名技术员……”
只见,那个男孩点点头,非常欣赏的上下打量着赵秋燕,
然后,他询问着赵秋燕母亲,说道:
“阿姨,您女儿是商品粮吧?”
在80年代中后期,大家都特别的讲究商品粮,
所谓的商品粮,就代表的是城市户籍,
而非商品粮,则代表的是农村户口。
长庆钻井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