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点头,望着两座烘干仓,推断道:“阿书记,要是这个烘干厂吞吐量大,说不定能改变咱们沙枣树乡的农业产业结构呢。”
“绝对有可能。农民又不傻,以前不想种苞米,就是收割回来晾晒困难,没场地,就是有场地,遇到刮风下雨的天,害怕淋着玉米,晚上还要到晒场看着,害怕贼娃子半夜偷晾晒的玉米,操多少心啊。现在整个伊勒地区就咱们沙枣树乡有烘干厂,咱们更要利用这个优势,鼓励农民种玉米。”阿曼太眯着眼仰望着高耸的烟囱对着下属分析着实情。
一直陪同阿曼太等人参观烘干厂操作流程的李献插话道:“阿书记,沙枣树乡农民要是明年能种15万亩玉米就好了,我光收购沙枣树乡的玉米,其他地方朝后排。”
阿曼太笑笑,“行,我们尽力而为吧,关键你收玉米的价格一定要有吸引力,价格高点,不用我们宣传,老百姓自觉地种玉米了。”
李献拍着胸脯道:“阿书记,放心,只要沙枣树乡的农民来卖粮,我收的价格要比其他乡的价格高一分钱,怎么样?”
阿曼太顿时来了劲头,伸出右手说:“好,咱俩现在击掌承诺,沙枣树乡的农民卖给你的玉米高一分钱,你不如今年就实行吧。”
李献伸出右手跟阿曼太击掌为誓,干脆利落道:“行,现在就实行。”
阿曼太带队离开烘干厂。
李献要留住他们吃个便饭。
阿曼太笑着婉拒,“不了,我们去老三那里,看看在他那里打工的贫困户今年的收入,顺便去他那里帮着贫困户化缘。”
“化缘,化啥缘?”李献挑眉询问。
阿曼太说:“老三跟你承包的那块地6000亩地玉米收完了,我听说,老三带着人在复收地上的玉米棒子呢。我去跟老三说说,能不能留点地块,让乡里的贫困户去复收玉米,就当是支持扶贫工作了。”…
李献笑笑,对着阿曼太半开玩笑地说:“阿书记,你也给老三留点撒,我们今年冬天打算搞育肥羊呢,就等着复收回来的玉米棒子喂牛羊呢。”
阿曼太嘿嘿一笑,“行,我就跟老三要个五百亩地,行不?”
李献这才放心地应允,“五百亩地,行,你去找老三吧,江道勒提可是带了百十口子人在复收玉米,一袋子五块钱。”
阿勒玛勒村北山坡相连的6000亩玉米秸秆地,百十个农工拿着空尿素袋低头复收着玉米。
他们每人手中拿了个木棒或细铁棍,捣捣地面上稍稍凸起的玉米叶。
木棍碰到硬物,农工忙弯腰扒拉下遮盖的玉米秸秆,从里面掏出玉米棒子,剥去外面的玉米皮扔进胸前的口袋里。
康拜英毕竟是冰冷的机械,做不到人的细心和灵便,在收割玉米时,常常会碰到并碾压不少玉米秸秆,地上会散落不少玉米棒子。
责任心强的康拜英师傅收割玉米时,基本上只在地头拐弯时会撒落或碾压玉米棒子。
责任心差点的或是性格毛躁点的师傅收割玉米后,地中间也有撒落的玉米棒子,地两头落得更多。
一般情况下,一亩地至少复收50公斤左右的玉米,多则100公斤。
骆滨在这块土地连着种植几年的玉米,他估计,今年的6000亩地能复收80吨玉米,除去复收的人工开支,自己能落下40吨玉米。
这40吨玉米又可以转化为这个冬天养殖牲畜的饲料。
他和江道勒提每人开着一辆带车斗的拖拉机跟在复收玉米的农工后面。
农工捡满一袋子,就把玉米朝车斗上一扔。
骆滨和江道勒提都拿着笔记本和笔。
农工朝拖拉机上扔一袋子,他俩就在这位农工名字后划“正”字,做好记录,划完一个正字,意味着这位农工又挣了25块钱。
各族农工抢着复收玉米,计件活儿,多劳多得,没人愿意偷懒。
等复收完这些玉米,这百十来名农工每人能挣四五百块钱,在农村,这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疆爱无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