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玛勒村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算是富庶之地。
相比其他村来说,这里挣钱发财的机会实在太多。
因病致贫、因学致贫还能说的过去。
可因懒致贫,却实在不应该。
这两年,不少内地人身无分文来阿勒玛勒村打工挣钱。
没几年,他们的腰包都鼓鼓的,早没了当初的穷困潦倒和窘迫。
在阿勒玛勒村,真的是勤劳就能致富。
哪怕你每天拿着镰刀到路边荒地去割蒿子草,都能挣不少钱。
或者拿个破袋子沿着路边捡来往车辆的人扔下的饮料瓶,也能每天进账不少。
大家都回头看看,村里剩下的几个贫困户都是懒得油瓶倒了都不扶。
地区农行的工作人员曾给一个懒得出圈的贫困户送面粉、清油。
这个贫困户竟然厚颜无耻地提出要求:“下次,你们不要送面粉了,太麻烦了撒,把馕打好后再送来。”
气的农行的职工质问:“是不是要我把饭一口一口喂到你嘴里才行?”
那位贫困户早已厚颜无耻,已听不出好话和孬话来,回道:“不用你喂,你做好饭就行。”
气的地区农行前来扶贫的干部,扔下慰问品拂袖离去。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村里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贫困户就是“只会索取,不懂得感恩”的主儿。
村长马军对村里仅剩的三位贫困户也很头疼。
作为村长,他深知思想观念的重要性。
阿勒玛勒村原有的21名贫困户。
这两年,在县乡两级政府的帮助下,18名贫困户都相继脱贫。
这18名贫困户只是在贫困户档案里没剔除,所以一直享受着贫困户的各种待遇。
马军明白,贫困户思想观念能发生变化,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如托乎塔尔,以前酗酒如命,提起他的名字,村里人无不摇头。
自从他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后,跟着骆滨一起干,早已脱贫。
从小四川的川疆百货出来,马军心里不痛快。
心里有股酸溜溜的味道。
他当村长也有些年头了,可在各族村民的威信还不如老农骆峰。
阿勒玛勒村,最早的老户也就四家,骆家、马家、艾力家和巴格达提家。
这四家在这小山村世居都有百年的历史。
艾力家的老院子早卖给小四川。
以前的四家,现如今还剩三家在村里。
马家的分支里,他马军以前还算是大户,自从大哥马明返乡后,他马军就显不出来了。
村里人都看到马明的儿子马春在村里盖起了高楼,对他大哥马明毕恭毕敬的。
马军心里很失落。
前些天,哥哥马明扔下一句话,“骆家老三当初开农机,可比马林差远了,要机子没机子,要人脉没人脉,要啥没啥,这么多年来,人家老三为啥发达了,产业跟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我记得没错的话,那个叫李献的老板2000亩地最初是让马林犁地,为啥人后面不让马林干了?!这个马林呀,从小就喜欢沾点小便宜、耍点小心眼。开拖拉机犁地跟马春做生意一回事,干撒都讲个诚信撒子。”…
马军知道哥哥说的在理。
儿子马林随他了,鼠目寸光,又喜欢沾点蝇头小利。
马春相对于堂弟马林来说,做生意很精明,可在为人处世上就很大气。
这也是马春出去打拼多年能腰缠万贯回乡创业的原因。
马军怏怏不乐走在水泥路上,村民伊力亚斯喊住了他,“马村长,骆老三那儿说没,我放牧?”
马军一挑眉说:“说个球撒,张老汉病得现在都成贫困户了,先让他去。你不脱贫了嘛?”
伊力亚斯撅着嘴说:“冬天放牧,1500块,牌子的很,你说撒,就说撒啊。帮着说下的意思。”
疆爱无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