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似乎忘记了初夏的节气,直接跳跃到盛夏,不给人们一点过渡的时间。
气温骤然升温,山上的积雪融化地很快。
骆江所在的阿克达拉乡的汛期由以前的七八月份也一下子提前到六月份。
阿克达拉乡是西域市土地面积最大、民族成分最复杂、人口最多的乡镇。
这个乡的田地边界也是和伊犁河分支直流线接壤最长,是西域市15个乡镇场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乡。
一进入六月份,骆江就带着各族干部职工守在河汊边防洪。
乡镇干部开展防洪,就是用铁丝网把整车整车拉来的巨石包裹好。
哪里决堤,就用铲车把捆绑好的宛如麻袋大小的包裹好巨石的铁丝扔在决堤口。
随即,干部职工用铁锹朝铁丝球上填埋泥土。
骆江在阿克达拉乡工作有些年数了,对乡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稔。
乡里的基本情况也如数家珍。
在基层工作多年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深知夏汛的危害性,早就做到“未雨绸缪”。
五月底,他带领各族干部职工已将铁丝网和石头拉运到最 易决堤的河汊边。
气温突升,积雪融化,伊犁河水直流上涨,骆江倒没一丝慌乱。
其他乡镇忙着采购铁丝网和石头时,阿克达拉乡的干部职工已经捆绑好宛如小山的铁丝球。
六月下旬,阿克达拉乡不少地方决堤。
骆江带领着全乡干部防洪,防洪工作有条不紊。
虽然骆江已是享受副处级待遇的乡领导,他并未因级别的高升而放松要求。
从准备防洪的工作到实施防洪的一个多月,他一直亲力亲为。
日夜坚守在易决堤的河水旁用帐篷搭建的临时办公场所,吃住都在帐篷里,一个多月都未回家。…
住在河边很遭罪。
白天顶着烈日捆绑铁丝、指挥铲车堵住决口、用铁锹填埋铁丝球。
浑身的汗水浸泡着身上的短袖衬衫。
大老远就能闻到他身上散发出股股刺鼻的汗臭味。
晚上虽然凉快些,可是河边的蚊虫叮咬着裸露的皮肤,他的胳膊上、脚踝处、脸颊和脖子上都是被蚊虫叮咬的大小不一的包。
伊犁河畔的蚊虫可能是靠近河水的缘故,蚊虫毒性很大。
骆江上唇被蚊虫叮咬后,顿时如同被蜜蜂蛰了般肿胀地厚厚的,像是猪嘴。
不得已,他连着吃了几天的消炎药,晚上再涂抹下蛇药。
就是这样,他仍未下火线,坚守在河畔。
乡干部职工都知道他们的“拼命三郎”书记是在豁出命来干工作。
作为下属,他们这段时间每周还能休息一天,可他们的骆书记却日夜坚守在河边。
骆江是他们的领头羊,是他们的表率,是他们的楷模。
每个人都 被骆江的尽责感动着,没一个人偷懒,大家都豁出命来防洪。
不少动放弃一天的休息日,也日夜坚守河堤,发现决口之处,立即用准备好的材料堵住决口。
六月底,其他相邻的乡镇才开始手忙脚乱地昼夜防洪。
但为时太晚,洪水已淹没了不少庄稼,甚至冲毁了附近村民的房屋。
“功夫不负有心人”。
“未雨绸缪是真理”。
而早做准备、早动手的阿克达拉乡,在骆江的带领下,全乡田地未受损一亩,长长的河堤线周围一切都安然无恙。
被阳光晒得黝黑发亮的骆江瘦削地几乎脱了形,脸上胡子拉茬,身上的衣服皱巴巴的,衣服憔悴虚弱的模样。
他站在河畔边,望着被各族干部职工齐心协力筑就的结实堤坝,总算松口气。
骆江跟身后的干部喊道:“除了值班人员,大家回家休息两天。”
乡干部职工起身欢呼,总算能跟家人团聚了。
骆江朝河边土里上的吉普车走去。
疆爱无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