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歌坛出现一匹黑马,唱了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
这首充满西域情调的歌曲一夜间响彻中国大地。
xj大街小巷都响彻着“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是停留在lq难舍的情结……”
骆峰家斜对面马嘎娃的“马家杂碎店”那摆在门口的音响,每天将这首歌曲循环播放。
就连老农骆峰也能哼哼两句。
门前修路带来的不便和嘈杂声,并未让阿勒玛勒村各族村民感到烦恼。
他们脸上都呈现着舒心的笑。
每天都会去关心工程的进度。
骆峰夫妻俩并肩站在修路的工地外,眺望着眼前的一片热火朝天。
酷暑下修路工人背心都湿漉漉一片,可仍忙个不停。
骆峰夫妇会不时给修路人送些西瓜、洗干净的西红柿,或者是清脆的黄瓜,来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
这对通情达理的老夫妻知道,修这段路开展拆迁工作,包含着乡镇基层干部的辛酸眼泪、司机们的怅然长叹、公路人员的焦虑不安和监理人员干裂的嘴唇。
村里人亲眼目睹到,在这万马战犹酣的筑路工地,地区交通局的各族干部职工日以继夜投身工地。
同时又有多少筑路人员屡建奇功,以路为家,血汗遍洒这条水泥路。
门前的这条公路3月份动工,9月初就竣工。
居住在路边的村民家,一出门就是干净的水泥路,一想起来就美的慌,人人都眉开眼笑。
骆滨开着皮卡车从县上回来,他把车停在后院的敞篷下。
走下车对着在后院菜地拔草的李羽说:“妈,等门前这路修了,攒劲地很,可省不少轮胎了。”
蹲在菜地的李羽抬头眯眼望着脸上挂着笑的骆滨,“扶贫牛的事办好了?”
斯琴听到皮卡车声,就端着一杯凉茶迎了出来,递给骆滨。
骆滨喝着凉茶,喜滋滋地说:“妈,这次,乡里没让我吃亏,贫困户挑选的那200头牛,估价都在3300呢,代管协议也签好了,监督的单位挺多,这会不怕有人再诬陷我了。”
赶着老牛车来到后院的骆峰,把牛拴在阴凉处,不咸不淡地接话道:“那是,200个贫困户到你地里尽捡那些个大壮实的母牛挑,剩下的都是小点的,3300块,你以为还多呀?!巴格达提那天就说了,贫困户挑的母牛都是最早下牛犊的那批,不到三月就下牛犊子,应该至少在3500块钱的。”
疆爱无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