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泽一挥手,大盂鼎消失,而后一只青铜盘子出现,其造型有点像现在的汤盘。
这是墙盘。
墙盘器形宏大,制造精良,整体通高16.2cm、口径47.3cm、深8.6cm,盘腹外附双耳,腹部饰垂冠分尾凤鸟文,凤鸟有长而华丽的鸟冠,鸟尾逶迤的长度,为鸟体的二至三倍,延长部分与鸟体分离,凤鸟纹在当时象征着吉祥,是西周时期最为流行而且最富时代特征的纹饰。
别看墙盘名气不大,但是这可是中华首批禁止外出展览的文物之一。
不过这简单的名字,估摸着很多人并不是很熟悉。
“墙盘铭文共计二百八十四字,距今约有两千九百年,上面记述了西周六世先王的重要事迹,以及作器者的家世。”
易泽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并没有对其中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
至于这六世先王是谁?具体有什么样的事迹?对很多人而言,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有这个东西,能证明华夏悠久的历史文化,就可以了。
墙盘消失的同时,另一只大鼎从黑暗中浮现。
大克鼎!
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
在其鼎口,有大型双立耳,口沿微敛,方唇宽沿,腹略鼓而垂,称敛口侈腹,是典型的周鼎器形之一。
而鼎足着地点比上端略宽大,重心略向外偏,是商代柱足演变为周代之蹄足的重要例证。
在大克鼎的颈部,装饰有三组对称的变形饕餮纹,相接处有突出的棱脊,凡六出;
腹部饰一条两方连续的大窃曲纹,也叫波曲纹,环绕全器一周。
鼎足上部另饰有突出的饕餮形象三组。
鼎耳饰有相对的龙纹。
大克鼎整体造型古朴简单,但是上面的装饰花纹相当的精美,代表了那个时期极高的工艺水平。
“大克鼎铭文共计二百九十字,距今约有两千八百年,记述了周王对大臣的任命以及赏赐。”
大克鼎消失之后,有一只青铜盘子顶替了上来。
这些文物此刻一件一件的出现,让人眼花缭乱。
但是每一件的价值,都无可估量。
“这是中华第一盘,逨(读来)盘!”
逨盘,西周青铜器,中华第一盘。
逨盘通高20.4厘米,口径53.6厘米,圈足直径41厘米腹深10.4厘米,兽足高4.2厘米。
盘为盛水器,一般与匜配套使用。
为方唇,折沿、浅腹、附耳、铺首,圈足下附四兽足。
腹及圈足装饰窃曲纹,辅首为兽衔环。
盘内底铸铭文21行,三百七十二字,距今两千八百余年,记载了单氏家族8代人辅佐西周12位王(周文王至周宣王)征战、理政、管治林泽的历史,历史跨度达两百余年。
逨盘对西周王室变迁及年代世系有着明确的记载,第一次印证了《史记·周本纪》所记西周诸王名号,对夏、西周断代工程所拟的西周宣王年表做出了检验。
“我们青铜器的出现,或者说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或许并不是最早的。”
易泽伸手,四件青铜器同时出现,环绕着他缓缓旋转着,将青铜器的精美展露无遗。
正所谓先抑后扬,既然时间可能比不过,那么就要对比一下成就!
“但是我们青铜器所达到的辉煌程度,在世界上,一定是举世无双的!”
在夏商周漫长的青铜岁月之中,青铜器远远超出普通器物的命运,成为立国重器和王权的象征。
当时的青铜器,并不仅仅是一般的实用器物,更重要的是一种礼器,是先民对天地祖先的祭祀,是用以沟通人间与上天之间的桥梁。
这也是第一期中出现的四羊方尊,为何说自己镇压着商朝国运的原因。
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沟通的桥梁,是先民们一切愿望的诉求。
对话古今:我打造节目,国宝有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