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自己负责的贫困户名册,吴勇陷入了两难境地,余丹两个字在他的脑海间不断闪现,都几十年没联系了,该如何开口呢,不联系怎么知道准确的务工信息和工资收入呢。她们家两个老人,生活费都是村委会代为送去,说是国家补助,其实全是余丹打工的收入,因为老两个不愿认余丹,她只能采取“曲线孝敬”了。女儿李可就读高中,挣不了钱还要花一笔钱。全家就只有她一个劳力,不清楚收入又怎么知道达标情况。
唉!吴勇叹了口气,大脑的贮存键被打开,瞬间脱离身体,穿越回了那个浪漫多愁的时代。
……
金秋七月,吴勇带着满腔豪情重返了边远山区的故乡,在这里他将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三年所学的知识,像自己的老师一样,把孩子们一批一批送出大山,使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学有所成,改变各自的命运,尽可能过上满意的生活,取得引以为豪的成就。
他被分配在一师一校,他有些沮丧,但没有泄气。他想比起那些分配到远离家乡的同学,自己还算幸运的了。那时的吴勇觉得生活充满了阳光,每一天都有做不完的事,也有用不完的力气。他认真准备并上好每一节课,和孩子们交心谈心,甚至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到郊外的大自然里寻找各色植物、观察各种鸟类……,他有时忘了自己是个老师,而把自己也当成了个学生。
孩子们无钱买花环和饰品,他就带着他们进山,采摘鲜花绿藤,硬是把孩子们打扮得女红男绿。并用青藤和野花,为他们编制了一个长龙。就凭这个,在一年一度的“儿童节上”,他们因纯真而获得了奖品,也获得了家长的信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吴勇用自己的真情用心教育着孩子们,不负家长托付,不辱教师使命。由于和孩子们亲,和家长近,虽是一师一校两个班十一门课程,吴勇一门也没有落下,音体美照上,语数自然品德也不差,部分科目甚至在同类单式班中都在前三名。朴质的家长,为表达敬意,杀猪时,排着日子请他喝酒吃饭,不管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富有的还是贫寒的,他都去了。在他的眼里,不管怎么样,那份情都一样,浓浓的。
山区的日子是枯燥单一的,也是恬静悠闲的,看你用什么样的心境生活。每天下午,学生散去,偌大的院子开始变得有些冷清,吴勇会打开录音机,放着时新的音乐,开始劈柴做饭,在自我品鉴中吃完饭,便坐在那张传了几代人的古老书桌上,批阅学生的作业,准备第二天的课程,这一既定程序走完后,便打开尚没有读完的小说,和小说的主人翁一起喜怒哀乐,读到动情处竟也泪流满面,好在没有人知晓,便有继续沉醉,直到睡意很浓,便倒头大睡。
艰苦的环境能摧毁一个人的斗志,同时也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就看自己内心是一颗什么样的心。面对艰苦的环境,吴勇却把生活过成了诗,就连砍柴做饭,他都感觉有一种世外洒脱之意,充满仙味神气。面对瓢盆大雨,他用几十个小碗接着从瓦空间飞落的细雨,收集在一起,伴着黝黑发亮的墨汁在旧报纸上饶有情怀地练字,或是稀释水彩看着窗户外的远山近林在画纸上肆意挥洒,他说这是人生难得的境遇,字字见真呀,幅幅有情。
他的生活,就如他曾写的一首小诗《人生春季》:“这是一个人生的春季,我用理想的画笔,蘸上青春水彩,泼洒在生活的画布上,竟也红肥绿瘦,鲜活绚丽。天很蓝很蓝,心如溪水清澈潺潺;云朵悠悠,和我一样自由烂漫;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甜香,一切都是那么美丽,那么令人惬意。”
日子就这样过下去也不行呀,吴勇开始利用这宁静无扰的环境开始人生冲刺,他开始写诗和短小散文,虽然稚嫩,但可以和内心对话,自我安慰、自我激励、自我鞭策。这时吴勇知道了有自学考试这回事,当他兴致勃勃地想要报名参加考试时,领导却以没有转正为名不准报名。这时的吴勇有些沮丧,感到了社会的复杂,进步的不容易。
清歌梦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