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双抢时节,这里几乎所有的农村家庭,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亲友邻居还得相互援助,才能确保不误农时。
为了避开白天毒辣的阳光和高温酷暑(上午十点多至下午四点多),争取更多劳作时间,农民们经常要在凌晨四点左右就下地干活。
蚊虫叮,蚂蟥咬,热浪吹,烈日晒,暴雨淋……这些还只是初级考验而已。
中级考验,要数割稻插秧时的长时间弯腰。弯腰忙完一天,自己的腰感觉就像断了似的。
最严酷的考验,就是把收割捆好的稻禾,从自家地里挑回来。
肩挑稻禾担子,轻则几十斤,重则两百斤,走过坎坷崎岖、狭窄蜿蜒的土路,近则一两里,远则四五里,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一个脚印一把汗。
这样的重活,主要是由壮劳力承担。但很多时候为了跟老天爷抢时间,那些瘦弱的妇女,稚嫩的少年,沧桑的老人,也必须要尽一份力,为家人分担重担。
每次忙完双抢,这里的农民们,尤其是主要劳动力,全都晒得黑不溜秋,甚至会晒脱一层皮,每人至少要累瘦好几斤。
车窗外,很多农民在稻田里收割早稻,挥汗如雨。看着这些熟悉的画面,文羽风的感觉非常复杂,五味杂陈。
书上说,劳动最光荣,勤劳是中国农民的本色。
文羽风当然很赞同。
他是农民的儿子,他体验过农民的劳动,他知道多年来,是自己的父母用勤劳的双手,换来了一家人的温饱。
在他内心深处,永远都会铭刻着农民那份质朴的、沉甸甸的尊严与荣誉,永远都会对农民群体怀有特殊的情感和敬意。
这是他的灵魂DNA里面,最早的也是最坚实的那一部分。
然而,乡村的田园风光中,农民的现实生活中,一直伴随着劳累,艰辛,贫穷,落后。
文羽风对三年前的一件事,印象非常深刻:
2000年3月,一位名叫李昌平的乡镇干部,慨然写信给时任总理,反映当地面临的突出问题,信中大胆直言“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此信引起中央乃至全社会对三农问题的更大关注。
文羽风后来阅读《南方周末》时得知此人此事,内心十分震撼。从此以后,他对三农问题更加关注,对家人乃至整个农民群体也有了更多的牵挂。
三年过去了,三农问题并未获得明显改善,依然不容乐观。
此时此刻,文羽风凝望着车窗外美丽的田园风光,心中却很难再生出诗情画意,而是充满忧虑,困惑,以及对父母和哥哥的牵挂。
向往的家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