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好友后,文羽风返回校园,独自四处闲逛,晚餐在桂园食堂吃了顿饺子,饭后又去图书馆各楼层参观了一遍。
晚上八点多,文羽风回到梅三509寝室,进门一看,发现室友们都到齐了:有人围在书桌边下象棋,有人坐在下铺聊天说笑,有人躺在上铺看书。
突然,一名室友大声惊呼:“咦!文羽风!怎么是你?”
话音未落,文羽风也惊呼起来:“呀!郑兴华!你也住这?”
原来,文羽风和郑兴华既是同乡,又是同学——
他们都来自湖东省青陵县翠溪乡,一个家在文家村,一个家在溪谷村,两村相距六公里左右,不过俩人小时候并不相识。
前几年,他俩同在翠溪中学上初中,初三同班,后来又一同考进青陵一中,高一再次同班,此后文理分科才不同班。
今年高考,学文科的文羽风和学理科的郑兴华,又同时考上了楚江大学,前者在新闻系,后者在计算机系。
他俩不同院系,为何会分在同一间寝室呢?
原来,楚江大学在寝室管理中,有一项颇为有趣的传统安排:
1933年,楚江大学的学生寝室出现短缺,后勤部门临时把食堂旁边的一间库房改成寝室。
这间临时寝室共有13位男生,都是各院系正规寝室住不下的大一新生,文法理工各专业混杂,机缘巧合之下住在一起。
四年下来,不同专业的室友们日夜相处,相互学习,经常在一起探讨辩论,各种类型的知识、理念和思维逻辑,相互交流碰撞,融会贯通,竟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深远影响——
毕业后数十年间,这个另类寝室的13位高材生,散布在大陆、台湾、香港和欧美等世界各地,不少人取得了非凡成就。
有人成为科学家,有人成为企业家,有人成为外交家,有人成为作家,有人成为著名工程师,有人成为著名建筑师,有人成为著名律师,有人成为著名教授,有人成为著名记者。
其余几位,也都取得了不俗成就,其表现明显优于同班同学的平均水平。
针对这个偶然结出的硕果,楚江大学校方于1980年决定,每年设置若干个特色寝室,有意安排不同院系的新生混住在一起。
根据历年来的总体统计,效果确实不错。
今年开学后,梅园三舍的五楼,左边八个寝室全是商学院大一男生,右边十个寝室全是计算机学院大一男生。
中间的509寝室,先是安排这两个学院剩下的四名大一男生入住,其余四人,分别来自下面各楼层的哲学院、艺术学院、物理学院,以及新闻与传播学院。
因此,梅三509寝室的每名学生,都离自己专业班同学的寝室不远(比如文羽风所在的02级新闻班男生,就聚居在三楼),相互串门很方便,能保持畅通的联系和交流。
各班的一些通知信息,由班干部负责传达给散居在509寝室的本班同学。
这样的住宿安排,既继承了不同院系学生混住的优良传统,又兼顾了同一个专业班同学之间的联系需求。
机缘巧合之下,文羽风和郑兴华竟然成了大学室友!
此时此刻,他俩非常兴奋,凑在一起问这问那,聊个不停。
其他室友很好奇,了解情况后,纷纷感叹:这也太巧了吧!
趁着现在人员齐整,文羽风和大家相互介绍自己的姓名、专业、籍贯和年龄等基本情况,整个寝室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郑兴华大声提议:“建议大家根据年龄大小,写一张排行榜贴在墙上,方便室友之间相互了解,你们觉得怎么样?”
室友们纷纷拍手叫好,很快就写好了排行榜——
老大:陆鸣,影视戏剧文学专业,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老二:郑兴华,计算机专业,来自湖东省青陵县
老三:欧阳宇,天文学专业,来自山西省柳林县
老四:高鑫,金融学专业,来自湖东省楚江市
老五:吴逍遥,哲学专业,来自河北省保定市
向往的家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