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林姨夫,做事还是挺严谨的。
不过刘青山心里一动,就递了一句话过去:
“林姨夫,我们夹皮沟的发展项目,一直都是公社的孙洪涛书记,以及县里的郑红旗副县长跟进的,给予了我们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林子洲点点头,表示了解,这种情况,他在采访中见得多了。
而且嘴里还嘟囔一句:“小郑啊,我们电话联系过。”
刘青山自然秒懂,因为郑红旗跟他也说过,有人通过他打听杨红缨,估计十有八九就是这位大记者了。
第二天,刘青山从山里回来,吃过早饭,就陪同林子洲去公社,然后再去县里。
正好有方便车,拐子爷爷、老支书、二彪子的父亲张连喜,还有二彪子,也都要去县里。
他们是昨天接到县里人武部的电话,去那里接人的。
二彪子的大哥,张龙,从南边的前线立功凯旋,县里要举行表彰大会,邀请家属和亲友出席。
看到拐子爷爷今天穿上军装,精神抖擞,老支书和张连喜也都穿着中山装,脸上喜气洋洋,刘青山的心中却不免有些黯然。
这么多人,林子洲一辆车,显然拉不下,刘青山就把自家的吉普车也开出来。
这下轮到林子洲惊讶了:我的天,居然连吉普车都有啦?
而且看着这辆车还挺新的,显然刚买不久,这是实打实凿的万元户啊。
想起了在刘青山家墙上看到的奖状,林子洲这才知道:人家那个万元户,肯定不是凑出来的。
他是记者,当然知晓很多内幕,有些地方为了凑万元户,就差把家里的耗子都算钱了。
刘青山开车在前面带路,车里拉着张连喜爷俩。
后面的林子洲车上,则坐着拐子爷爷和老支书。
边走边聊,聊着聊着,自然就聊到了吉普车上,老支书就打开了话匣子,把来龙去脉,绘声绘色讲了一遍。
这下子,林子洲更震惊了。
他忽然觉察到,自己似乎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昨天虽然进行了走访,但是重点放在了老支书和张队长身上,以为是他们这些村干部主导的呢。
现在看来,大错特错,前面开车的青年,才是隐藏在幕后的能人啊。
这样一来,报道的重心,看来要重新确立喽,眼下这个时代,就需要这样的青年……
前面的车上,刘青山也正和二彪子聊着,主要是聊一下,开春种植水稻的事。
寒地种植水稻,必须要用大棚提前育秧,这个倒是好解决,大棚是现成的。
另外就是旱田改水田,如果全都用人工挖的话,效率太差,所以二彪子建议购买稻田专用的拖拉机来翻地,
另外最低也得有个耙地机,用来平整稻田。
刘青山听了点点头:“行,到时候从合作社的公共资金里面出钱,估计到时候你还得跑一趟龙江那边。”
“大概三月初育秧,俺想在这之前,就把农机具买回来。”
二彪子想了想建议道。
“这样啊,只怕过了初五,你就得去龙江,正好给那边的徐教授拜个晚年。”
刘青山觉得这样也不错,二彪子认了徐教授当干爹,于情于理,都应该去给拜拜年的。
十多里地,很快就到了公社,不过到了公社大院,车却进不去,院子里,一支秧歌队扭得正欢,那看热闹的,简直人山人海。
他们只好找个空场儿,先把车停了,然后也挤进人群看秧歌,这锣鼓喧天的,怎么也得等秧歌队撤了,才能办正事。
“青山,咱们夹皮沟,今年也要组建秧歌队。”
老支书脸上满是羡慕地说着,秧歌队不是说建就建的,服装道具啥的,全需要钱。
“那肯定没问题。”
刘青山也瞧得津津有味,这时候的大秧歌,还是挺有看头儿的。
踩高跷的,跑旱船的,还有专门吸引人眼球和负责逗乐的角色。
你好,198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