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至耀为瓦解反对派,从另四房拉入新人进董事局。
杨至耀为自己退守安排后路,他积极培养他的从美国留学回来的长子——杨为添为第四代掌门人,杨为添在集团内平步青云,权势赫赫。
杨至耀欲使杨氏大家族的杨协成,变成他这一房的私家事业,引起大家族成员的普遍愤慨,同宗叔侄兄弟形如陌人,人心向背泾渭分明。
家族内江的导火索,是永泰公司想要收购杨协成。
1994年,新政府宣布发展武吉知马路一带为高级住宅区,原有工厂不准保留,而杨协成的工厂恰好在这一片区域内,杨协成必须在4年内迁出。
杨协成控股公司主席杨至耀,找到他多年挚友郑维强,商议把杨协成25.2—40股权,转让给郑氏所控的地产公司永泰集团。
杨氏家族知悉后议论纷纷。原来,第二代杨家五兄弟成立控股公司,股权平均分配,并形成决议,股权只能转售杨氏家族成员。经过数十年的变迁,
每房拥有股权数不等,但决议一直未更改。
反对派对杨至耀“吃里扒外”义愤填膺,要求公开表决,结果否定了杨至耀与永泰的交易。
永泰于1994年 4月底,宣布放弃收购。
“兄弟阋墙,外人劫舍。”郑维强退出,黄廷方马上趁虚而入。
黄廷方也是新加坡靠酱业发迹的超级富豪。他从五十年代起开始制售酱油,对杨家第二代,他叫三声“师傅”亦不为过。
黄氏在酱业、饮料业不敌杨家,但他开辟了另一条新财路,投资地产,到九十年代,已有百亿元的物业。
黄氏近10年来以香港地产大好友的姿态出现,任香江信和置业主席。黄氏在香港拥有不少物业,并在七十层高的中环广场占有权益。
在永泰放弃收购后一星期,黄廷方发起闪电战,透过旗下的上市公司鸟节广场酒店,在市场收购散股,斥资两千六百万新元1.4新元兑换1美元,购入杨协成 6.6股权。
第三者楔入,杨协成股价飙升,黄廷方志在必得,不借高价吸纳,到 6月份,黄廷方的旗下公司已拥有14杨协成股权,成为杨氏家族外最大私人股东。
其时,杨家控股公司,拥有杨协成 38.9股权,其中杨至耀这一派占18.3,对立派占 20.6。杨协成前资深副总裁杨为理对香港《资本家杂志说:“血浓于水,打死不离亲兄弟。”
杨氏家族的恩怨由来已久,本来可望在“外族入侵”下弥合,但未能这样。
也许,一些家族成员不服杨至耀一房长期独揽大权,不再把杨协成看成“我家”的事业;也许是某些成员缺乏大度,过于看重自身的私利,不必要地干扰执行董事行使权力。据接近杨家的人士称:清官难断家务事,很难裁断孰是孰非,所有成员只有在家族纠纷中退让,才能和解一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95年 7月,大马巨富郭令灿家族,透过柯麦林公司向杨协成提出全面收购。
香江人不会陌生郭氏家族,该家族 1982年来港收购道亨银行,控有香港上市公司丰隆投资。
郭氏家族十分看好杨协成在香港的大片厂房地盘,其估值在百亿港币以上。
柯麦林有备而战,在正式发起攻势前,已控有杨协成的26.7股权,据当地传媒,股份分别来自杨氏家族及外围散股。
杨家已分崩离析,“引虎下山”,杨协成地位更是脆如卵壳。
黄廷方奋起反击,据黄氏的财务公司称:已控有24.9杨协成股权。
两派持股量接近,势均力敌,是一场真正的虎豹大战。
而杨家的大部分成员,坐山观虎斗,似乎他们争夺的是与杨家毫不相关的猎物。
曾在杨协成香港公司服务的香港城市理工学院讲师曾渊沧表示:“一旦杨协成控股公司解散,杨家祖先所遗留的事业,便会被外人所分割。就像胡文虎家族失去虎豹国际控制权,余仁生家族把原有产业一再变卖,以及王安电脑的家族到最后把公司拱手让人。”
香江大亨传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