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是张丹枫见了女儿张翕表现得当而暗暗欣喜,就连一边的王伦见状,更认为这一家是礼仪之家,进退有度,值得信任,对他们更为热情。
王伦道:“妹妹要是喜欢的话,就带在路上吃吧。”
他老于世故,知道孩就爱吃这些糖果,而且苏州的粽子糖是远近闻名的,这样非常送得出手,也表现了对孩子父母的尊重。
这么一来张丹枫夫妇就不好再推辞了,云蕾没有话,却看着丈夫,她的眼睛已经明了一牵张丹枫岂有不知之理,他本就有心接下这桩来,如此一来,自然就有了台阶。
张丹枫拱手施礼道:“既然如此,恭敬不如从命,在下拜谢。”
王伦大喜,连忙回礼,道:“哪里哪里,先生肯屈就,是家门之幸。”
两人着客套话,云蕾却拉过女儿,道:“翕儿,还不快谢谢公公。”
张翕道:“这粽子糖就是我的吗?”云蕾含笑不语,张翕何等聪明,马上行礼谢过,王伦见张丹枫夫妇教出来的女儿如此聪明且懂得礼仪,更是欢喜,这样一来,王云交到他们手里,就不用担心了。他不禁哈哈大笑。
张丹枫却另有心思,看王伦拿出的是苏州特产,好像知道他们祖籍姑苏一般,这算是有缘。而且王伦的年龄与自己的父亲张宗周相差无几,假如父亲在世,见了孙女儿,如此玉雪可爱,聪慧伶俐,只怕老怀弥慰,乐享伦,而这一切终究还是到底意不足。
思及父亲张宗周,张丹枫心中不免唏嘘,年轻时最好是离开父亲,自己展翅高飞,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空来,而年龄越是上去,对家庭就越是依恋,有时也不免会幻想假如几世同堂,欢聚一起,那该多美好呀!只是这一切,恐怕不会属于他张丹枫。
能够怜取眼前的情景,对于他而言,就是难得的福气,还是需要打磨和修为而来的呢!
年轻时经历一些磨砺,那算不了什么,可是年纪越大,就越盼望着安宁,对于年轻时经历过的事情,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而这些看法还不宜对妻子云蕾道,张家和云家是世仇,当年还是张丹枫经历了磨难和波折,好不容易才化解了两家的恩怨,和爱妻如意美满,眼下生活安定,又何必提过去的烦恼呢?张丹枫之父张宗周和云蕾家的恩怨,事详见梁羽生着作萍踪侠影录
所以尽管当下张丹枫心中不免有唏嘘感叹之意,可还是留一部分心思出来,随时注意妻子云蕾的动静,云蕾无意中眼神一掠,张丹枫马上警醒,不能再继续沉湎往事了。
好在当下另有心事可以沉吟,那就是王云这孩,别看人,口气大得接近狂妄,他那首诗看似随口吟出,张丹枫却过耳不忘,记在心里,过了一些时候,到了眼下,张丹枫还可以复述出来,那首诗是这么做的:
金山一点大如拳,
打破维扬水底。
醉倚妙高台上月,
玉箫吹彻洞龙眠。
王云可以出口成章,还在人前毫不畏生,确实有冲劲有胆识,而且还有些学问,如果谁家有了这么一个孩子,那是会很开心的。
张丹枫也为人父,很明白当家长的心情,别看王伦是担忧焦虑,其实那是一片爱心,是真正爱护孙儿,才会如此苦心。
张丹枫也年轻过,知道年少轻狂虽然也会讨人嫌,可也是少年志气高的一种表现,而且志气这样东西,是有年龄和时间限制的,过了年轻时,志气就会越来越少。
王云口气大,志气也不,假如因缘际会,搞不好就会被他闯出一番局面来。同时以诗言志,看看这孩子诗中所吟,只怕会是一代宗师的诞生。
只是越是看好他,就越要教得其法,要不然只怕为祸不浅。
张丹枫暗自盘算如何因材施教,他还真觉得与其教人,还不如让他吟诗做赋,那还来得容易一些呢。
王伦见他拈须沉吟不语,只道又生变故,惴惴不安地问道:“先生可有反悔之意?”
云蕾不禁好笑道:“老人家多虑了,既然答允了,又岂有反悔?只怕是外子另有道理。”
鹧鸪饮琼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